[发明专利]一种喀斯特地区土壤地下漏失的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0354.7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3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彭旭东;戴全厚;丁贵杰;李昌兰;杨宇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2 | 分类号: | G01N15/02;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张铁兰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喀斯特 地区 土壤 地下 漏失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喀斯特地区土壤地下漏失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研究区内选择多个典型观测点;在每个观测点设置1个样方,在岩石界面与土壤表面接触处划线标记;土壤样品采集方法采用“土层+岩‑土界面”进行,根据研究所需时间尺度,即次降雨、月、季或年,土壤发生了漏失后,以划线标记为基准点测量土层蠕移位移;同时,采集发生漏失或研究周期后的土壤样品,分析其土壤颗粒组成;采用传统的检测方法,吸管法或激光粒度法;土壤蠕移位移及土壤漏失分析。本发明结合划线标记与土壤颗粒分析—吸管法对喀斯特地区裂隙土层蠕移位移与土壤颗粒粒级质量分数变化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喀斯特地区土壤地下漏失的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侵蚀与土壤学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划线标记与土壤颗粒分析相结合一种喀斯特地区土壤地下漏失的分析方法,专用于喀斯特地区土壤地下漏失的研究。
背景技术
喀斯特地区特殊的“二元”结构及多孔介质特征使得降雨过程中径流在浅层孔(裂)隙、管道、漏斗中的流动会带走土壤,造成“土壤漏失”。土壤地下漏失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一种特殊的水土流失方式。
外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研究指出土壤地下漏失的现象,但由于地下漏失直接观测难度大,且目前尚无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导致人们对地下漏失的机理了解不深。当前研究学者研究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方法主要有河流泥沙观测、人工模拟降雨、坡地径流小区观测、核素示踪、洞穴沉积物和地下河监测等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定量揭示喀斯特坡地水土地下漏失方面具有局限性,很难揭示土壤地下漏失过程与机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喀斯特地区土壤地下漏失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结合划线标记与土壤颗粒分析—吸管法对喀斯特地区裂隙土层蠕移位移与土壤颗粒粒级质量分数变化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喀斯特地区土壤地下漏失的过程,该方法解决了当前喀斯特地区土壤地下漏失直接观测难度大的技术瓶颈,同时,该方法所需的工具主要为卷尺、铲子、小锄头、土样带、烧杯、锥形瓶、搅拌棒、天平,价格低廉,容易获取,具有可控可靠性、实际应用价值高、操作简单等优势。
本发明的目的及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喀斯特地区土壤地下漏失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研究内容,在研究区内选择多个典型观测点,观测点所在地块需较平整或微凹,防止发生地表侵蚀;
(2)在每个观测点设置1个样方,在岩石界面与土壤表面接触处划线标记;
(3)石漠化区岩石出露明显,考虑到岩石界面对土壤漏失影响,土壤样品采集方法采用“土层+岩-土界面”进行,即分别采集土层剖面的土壤样品和岩-土界面处土壤样品,土界面处土壤为靠近岩石界面2cm内的土壤,二者均以统一的分层厚度采集土壤样品,放入土样袋供后期颗粒分析用;
(4)用于土壤颗粒含量背景值的土壤样品采集分为两种情况:
①以剖面原状土壤颗粒含量分布情况作为背景值;
②以10-20cm深度范围内土壤颗粒充分搅拌混合并填充作为背景值;
(5)采集得到的土壤样品标记后采用标准土样袋带回,在实验室内自然风干;根据研究所需时间尺度,即次降雨、月、季或年,土壤发生了漏失后,以划线标记为基准点测量土层蠕移位移;同时,采集发生漏失或研究周期后的土壤样品,分析其土壤颗粒组成;
(6)土壤蠕移位移及土壤漏失分析:
①蠕移位移:求取发生漏失后土层蠕移位移均值,即为土壤漏失量;
②土壤漏失过程:对比漏失后土壤颗粒组成与背景值土壤颗粒组成的分布情况,可判断土壤的蠕移漏失是由何种粒级颗粒漏失导致,也可以界定岩-土界面处的土壤漏失情况。
所述步骤(2)的样方大小视野外情况而定,选择2×2m—5×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03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