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异性识别P53突变的基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0560.8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8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人;刘宇辰;詹恒基;蔡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Q1/6886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罗瑶;彭家恩 |
地址: | 51803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异性 识别 p53 突变 基因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特异性识别P53突变的基因系统,包括至少一段核苷酸序列,所述核苷酸序列含有能被野生型P53蛋白特异结合的靶标序列。本发明的基因系统可以特异性识别并杀死P53缺陷细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领域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DNA分子以及一种特异性识别P53突变的基因系统。
背景技术
P53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蛋白,在调节细胞正常活动和防止细胞癌变中发挥着核心作用。P53是人类基因组中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之一,在人类癌症中有一半以上的癌症细胞发现不同类型的P53突变或缺失,此种改变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通常缺乏野生型P53蛋白并具有突变型的P53蛋白(1-3)。
CRISPR相关(CAS)系统是存在于某些细菌中用于清除外来的遗传物质的特殊系统。作为II型CRISPR系统中最具有特征性的成员,核酸酶Cas9可在单引导RNA(sgRNA)的引导下,广泛地运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双链DNA切割以及基因敲除(4-6)。
白喉毒素(DT)是一种由白喉棒状杆菌分泌的能使细胞死亡并引起“白喉”症状的致病蛋白质(7)。完整的DT是含有大量精氨酸的多肽链,通过蛋白酶的作用后可水解成A、B两个片段,片段A是白喉毒素的主要致病部分,具有酶活性,能使真核细胞中的延伸因子(EF-2)失活而阻碍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导致了细胞死亡,片段B能被对白喉毒素敏感的细胞的细胞膜上特定的表面受体所识别(8)。白喉毒素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内表达将发挥杀死细胞的作用,将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Kandoth C,McLellan MD,Vandin F,Ye K,Niu B,Lu C,et al.Mutationallandscape and significance across 12major cancer types.Nature.2013;502(7471):333-9.
2.Hainaut P,Pfeifer GP.Somatic TP53Mutations in the Era of GenomeSequencing.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medicine.2016;6(11).
3.Vousden KH,Lu X.Live or let die:the cell's response to p53.Naturereviews Cancer.2002;2(8):594-604.
4.Mali P,Yang L,Esvelt KM,Aach J,Guell M,DiCarlo JE,et al.RNA-guidedhuman genome engineering via Cas9.Science(New York,NY).2013;339(6121):823-6.
5.Ran FA,Hsu PD,Wright J,Agarwala V,Scott DA,Zhang F.Genomeengineering using the CRISPR-Cas9 system.Nature protocols.2013;8(11):2281-308.
6.Farzadfard F,Perli SD,Lu TK.Tunable and multifunctional eukaryotictranscription factors based on CRISPR/Cas.ACS synthetic biology.2013;2(10):604-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05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TLA-4基因的用途及相关药物
- 下一篇:植物调控元件和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