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弯扭联合极限强度试验模型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1086.0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2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叶帆;王慧彩;王显正;刘见华;叶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G06F119/14;G06F30/15;G06F30/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0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线 双体船 联合 极限 强度 试验 模型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弯扭联合极限强度试验模型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进行试验模型的结构简化设计;
根据小水线面双体船弯扭联合载荷作用下的结构承载变形特性,针对试验模型不同部位提出相应的结构简化设计方案;
步骤二,进行试验模型的相似设计;
确定在试验模型弹性范围内结构设计时的弯曲相似准则和扭转相似准则,选择合适的缩尺比完成试验模型结构基本设计,进而进行试验模型非线性范围内的结构设计,不断调整试验模型局部加强筋尺寸和间距,直至试验模型的逐次崩溃特性保持和实船一致;
步骤三,进行横向弯曲载荷和纵向扭转载荷加载结构设计;
分别针对横向弯曲载荷和纵向扭转载荷的作用效应,设计加载结构,实现载荷的有效施加;
所述试验模型的两舷侧前后端共设置有四个纵向扭转载荷加载结构,且其中呈对角的两个所述纵向扭转载荷加载结构上设置垂向支撑结构,另外两呈对角的所述纵向扭转载荷加载结构上设置有垂向向下载荷施加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线面双体船弯扭联合极限强度试验模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试验模型的结构简化设计中,将上层建筑结构外形简化,甲板纵桁和强横梁采用扁钢或角钢,普通骨材构件采用扁钢,舷侧外板和纵舱壁上的球扁钢扶强材采用扁钢;所述试验模型的连接桥和舷台部位的外板与横框架结构型式与实船一致;所述试验模型的下潜体横截面形状简化为八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线面双体船弯扭联合极限强度试验模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尺比为几何相似比和厚度相似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线面双体船弯扭联合极限强度试验模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试验模型局部加强筋尺寸和间距需满足加筋板屈曲模式和破坏模式相似的前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线面双体船弯扭联合极限强度试验模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模型的下潜体的中部结构较其上的其他部位的结构更强,且所述下潜体的中部结构上加载横向弯曲载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线面双体船弯扭联合极限强度试验模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纵向扭转载荷加载结构处均设置有横向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108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孔探针的自动标定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复杂环境下液体动力学特性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