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路面回收旧料结团特性的试验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1377.X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6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马涛;房占永;丁珣昊;陈田;童巨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42 | 分类号: | G01N33/4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许小莉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路面 回收 旧料结团 特性 试验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回收旧料结团特性的试验评价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试验料制备:将取样来的旧料置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备用;步骤B:针片状含量Q的计算;步骤C、抽提损失率L计算;步骤D、破碎损失率S的计算;步骤E、稳定指数w的计算;以步骤B中的针片状含量Q,步骤C中的抽提损失率L,步骤D中的破碎损失率S及步骤E中的稳定指数w来综合分析旧料的结团程度及结团稳定性,对比不同旧料间的结团差异性。本发明能有效评价沥青路面回收旧料的结团特性,并给出量化指标,且所需试验设备常规,操作简单,试验过程明确,成本较低,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回收旧料结团特性的试验评价方法,属于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性能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沥青路面以其表面平整、噪声小、无接缝、行车舒适、建设快、维修简便等优点而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沥青路面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差,高温或低温时都容易出现路面病害,且随着早期修筑的沥青路面的翻修与重建,产生了大量的沥青路面旧料。
废旧沥青混合料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研究表明,废旧的沥青混合料中除部分沥青老化外,集料的性质基本保持不变,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石油与石料,若将沥青路面旧料废弃处理是一种较大的资源浪费。而如今,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为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处置提供了有效途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一般可根据施工场地、施工温度等的不同分为厂拌热再生技术、就地热再生技术、厂拌冷再生技术和就地冷再生技术等。但这些再生方式面临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旧料掺量少,利用率低,再生料性能变异性大,路用性能无法得到充分的保证。究其原因,是由于回收旧料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其中,旧料的结团对再生混合料的级配变异性和路用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相关研究显示,不同来源的旧料结团状况差异很大,原路面的老化程度、材料组成、级配特性以及铣刨设备、铣刨温度、路面湿度、路面位置等众多因素都会影响回收旧料的结团情况,结团旧料如未经充分破碎,就会严重影响再生混合料的性能,降低旧料的利用率。因此,为充分降低旧料的结团程度,提高旧料再生利用率,改善再生料路用性能,有必要对旧料的结团情况,旧料的破碎特性,旧料结团的处置措施等进行充分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沥青路面回收旧料结团特性的试验评价方法,通过对旧料进行筛分试验,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分档抽提试验和洛杉矶磨耗仪破碎试验,以旧料针片状含量Q和分档抽提损失率L作为旧料结团程度的评价指标,以旧料破碎损失率S和稳定指数w作为旧料结团稳定性的评价指标,综合分析旧料的结团特性。本评价方法能有效评价沥青路面回收旧料的结团特性,并给出量化指标,且所需试验设备常规,操作简单,试验过程明确,成本较低,便于推广使用。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沥青路面回收旧料结团特性的试验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试验料制备:将取样来的旧料置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备用;
步骤B:针片状含量Q的计算;
步骤C、抽提损失率L计算;
步骤D、破碎损失率S的计算;
步骤E、稳定指数w的计算;
以步骤B中的针片状含量Q,步骤C中的抽提损失率L,步骤D中的破碎损失率S及步骤E中的稳定指数w来综合分析旧料的结团程度及结团稳定性,对比不同旧料间的结团差异性。
所述的沥青路面回收旧料结团特性的试验评价方法,步骤B中所述的针片状含量Q的计算方法是:对步骤A中旧料过4.75mm标准筛,取筛上产物三份,每份2000g,并测出每份旧料的针片状含量Q,作为旧料结团程度的初步分析指标。
所述的沥青路面回收旧料结团特性的试验评价方法,步骤C中所述的抽提损失率L计算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13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