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系统与显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2042.X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9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胡展源;徐瑞庆;杨朝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14 | 分类号: | G06F3/14;G06F3/14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吴志红;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图像框 图形处理单元 电子装置 显示系统 显示装置 解码 传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系统与显示方法。所述显示系统包括电子装置以及第一显示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具有第一图形处理单元以及第二图形处理单元。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电子装置的第一图形处理单元执行第一程序,并产生对应于第一程序的至少一图像框;通过电子装置的第二图形处理单元取得所述图像框,并对所述图像框进行编码;通过电子装置传送由第二图形处理单元编码后的图像框至第一显示装置;以及通过第一显示装置对编码后的图像框进行解码以显示所述图像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在具有多个图形处理单元的显示系统以及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图1是现有的具有两个图形处理单元的电子装置的运作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假设一电子装置100(例如,电脑)具有一第一图形处理单元12以及一第二图形处理单元22且第一图形处理单元12的效能优于第二图形处理单元22。当电子装置100在执行需要较大运算量的第一程序10(例如,3D游戏)时,电子装置100通常会自动将需要较大运算量的第一程序10运行在单一的第一图形处理单元12上,而第二图形处理单元22通常是负责处理其他需要较低运算量的其他程序(在此称为,第二程序20)。也就是说,当第一图形处理单元12执行较大运算量的第一程序10时,第二图形处理单元22会处理较少量的数据或者是处于闲置。
以图1的范例来说,假设第一显示装置18是使用无线传输的方式来接收数据的穿戴式显示装置(例如,头戴式显示装置)。当电子装置100要将第一程序10的执行结果显示于第一显示装置18时,需通过第一图形处理单元12执行第一程序10以产生图像框14,并且第一图形处理单元12还会对所产生的图像框进行编码操作16以对图像框14进行压缩。之后,电子装置100可以将编码后的图像框传送到输出单元50,输出单元50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送编码后的图像框给第一显示装置18,以进行显示。此外,第二显示装置24例如是以实体线路与电子装置100连接的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24也可以通过输出单元50直接取得第一图形处理单元12执行第一程序10后所产生的图像框14或第二图形处理单元22执行第二程序20后所产生的图像进行显示。
换句话说,若输出单元50使用无线传输以将第一程序10的图像框14显示于第一显示装置18,则第一图形处理单元12须负责执行第一程序10以产生图像框14以及将图像框14进行编码的编码操作16,此时会造成第一图形处理单元12的运算负载过大,且可能会造成无线传输的不顺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系统以及显示方法可以在具有多个图形处理单元的电子装置中,分散图形处理单元的运算负载。
本发明的提出一种显示系统。显示系统具有电子装置以及第一显示装置。电子装置具有第一图形处理单元以及第二图形处理单元。电子装置的第一图形处理单元执行第一程序,并产生对应于第一程序的至少一图像框。电子装置的第二图形处理单元取得上述的图像框,并对上述的图像框进行编码。电子装置传送由第二图形处理单元编码后的图像框至第一显示装置,以及第一显示装置对编码后的图像框进行解码以显示上述的图像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在电子装置的第二图形处理单元取得所述图像框的运作中,电子装置所执行的驱动程序将所述图像框在电子装置的存储器位置传送给第二图形处理单元,以及电子装置的第二图形处理单元根据存储器位置取得所述图像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在电子装置传送由第二图形处理单元编码后的图像框至第一显示装置的运作中,电子装置以无线通讯的方式传送由第二图形处理单元编码后的所述图像框至第一显示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一显示装置为穿戴式显示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系统还包括以有线的方式连接至电子装置的第二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从第一图形处理单元取得所述图像框并显示所述图像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20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