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3094.9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8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孙福涛;宋振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11/36;F24F11/64;F24F11/84;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膨胀阀 空调器 室内换热器 室内机 室内机制冷剂 制冷剂泄漏 制冷剂 预设规则 第一端 泄漏 检测 应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制冷剂泄漏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防止室内机制冷剂泄漏。该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室内机所处环境的制冷剂浓度大于浓度阈值后,按照预设规则关闭。本发明应用于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剂泄漏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像R32这一类对环境危害较小的制冷剂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空调的制冷系统中。但由于R32是一种可燃可爆的制冷剂,为了保障使用安全,采用R32的空调在室内机中通常安装有制冷剂检漏仪,用于检测房间内的制冷剂浓度,一旦室内机出现制冷剂泄漏致使房间内制冷剂浓度过高,则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用户注意安全,采取开窗通风并禁止明火以防止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但发明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仅能够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制冷剂泄漏的问题,一旦空调室内机出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仍然存在危险隐患,同时对空调制冷系统有渗入空气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能够防止室内机制冷剂泄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室内机所处环境的制冷剂浓度大于浓度阈值后,按照预设规则关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室内机所处环境的制冷剂浓度;在检测到所述室内机所处环境的制冷剂浓度大于浓度阈值后,按照预设规则关闭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室内机所处环境的制冷剂浓度,判断当前室内机是否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在检测到室内机所处环境的制冷剂浓度过大进而确定室内机中存在制冷剂泄漏时,通过控制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设置的电子膨胀阀关闭,进而阻止系统中的制冷剂泄漏至室内,防止了因室内制冷剂浓度过大而产生火灾等危险隐患。同时,本发明中在检测到室内机出现制冷剂泄漏后,通过关闭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的方式将室内机与整个制冷系统隔离开来,进而实现保证避免空气进入制冷系统影响系统内换热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30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