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控式乏汽回收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3254.X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8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胡廷平;李云雁;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轻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B9/00 | 分类号: | F28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液分离组件 乏汽 循环冷却 乏汽回收装置 压控式 压控组件 凝结水 变频 乏汽回收 乏汽冷却 结构设置 能量回收 汽液分离 实时调整 组合安装 混合物 高品质 沉入 空冷 冷液 紧凑 存储 排放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控式乏汽回收装置及方法,涉及能量回收利用技术领域,该压控式乏汽回收装置及方法包括:组合安装的汽液分离组件、乏汽循环冷却组件以及变频压控组件,凝结水及乏汽混合物进入所述汽液分离组件内,经汽液分离后,所述凝结水沉入到所述汽液分离组件内,所述乏汽进入所述乏汽循环冷却组件进行循环冷却,并将乏汽冷却后的冷液通入到所述汽液分离组件内存储,所述变频压控组件根据所述汽液分离组件的内部汽相压力实时调整所述乏汽循环冷却组件的空冷负荷。结构设置紧凑,实现了有效的乏汽回收和利用,避免了乏汽的排放而产生的高品质水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量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控式乏汽回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化学工业应用中, 低温热源由于缺少合适的冷阱,利用价值低,往往相对过剩。工艺生产装置采用蒸汽对设备及介质加热、伴热和汽提会产生大量蒸汽凝结水和压力低的蒸汽(通常称为乏汽),因其温度、压力或流量缺乏稳定性和确定性,利用难度大,且不易找到相对应的冷阱加以回收,对乏汽的回收利用有碍装置稳定性运行和安全生产,往往得不偿失,被迫直接排放,由此又会造成对周边环境的白色污染及高品质水资源的浪费。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传统的做法将其引入凝结水回收罐进行汽水分离,凝结水送至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处理合格后作锅炉补充水,低压的乏汽直接在各分散点直接对空排放,造成高品位的水质及所含的热能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压控式乏汽回收装置,解决目前无法对乏汽进行有效利用的问题。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上述压控式乏汽回收装置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控式乏汽回收装置,包括:汽液分离组件、乏汽循环冷却组件以及变频压控组件;
所述汽液分离组件、乏汽循环冷却组件以及变频压控组件组合安装,凝结水及乏汽混合物进入所述汽液分离组件内,经汽液分离后,所述凝结水沉入到所述汽液分离组件内,所述乏汽进入所述乏汽循环冷却组件进行循环冷却,并将乏汽冷却后的冷液通入到所述汽液分离组件内存储,所述变频压控组件根据所述汽液分离组件的内部汽相压力实时调整所述乏汽循环冷却组件的空冷负荷。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汽液分离组件包括凝结水及乏汽进管、集合管以及汽液分离罐,所述集合管的上端与所述凝结水及乏汽进管连通,所述集合管的下端与所述汽液分离罐连通,所述汽液分离罐与所述乏汽循环冷却组件连通;凝结水及乏汽混合物通过所述凝结水及乏汽进管进入到所述集合管,所述集合管将所述凝结水及乏汽混合物导入到所述汽液分离罐内,所述凝结水沉入所述汽液分离罐内,所述乏汽则通入到所述乏汽循环冷却组件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汽液分离组件还包括汽相绕流板,所述汽相绕流板设置在所述汽液分离罐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汽液分离组件还包括液封板以及凝结水泵,所述液封板设置在所述汽液分离罐内侧的底端,与所述乏汽循环冷却组件配合形成液封,所述凝结水泵设置在所述汽液分离罐外部,且所述凝结水泵与所述汽液分离罐连通,沉入到所述汽液分离罐内的凝结水溢出所述液封板的部分,通过所述凝结水泵抽出并送至外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汽液分离组件在所述凝结水泵与所述汽液分离罐之间设置液位调节阀以及液位传感器,通过所述液位传感器实时检测所述汽液分离罐内溢出部分的凝结水的水位,并自动控制所述液位调节阀以调节所述凝结水泵的工作状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封板的顶部距所述汽液分离罐底部的高度为200~5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轻工大学,未经武汉轻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32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