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对讲芯片、集成对讲终端及信号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4303.1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7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H04B1/3827;H04Q5/24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江婷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频编解码单元 射频收发单元 基带处理单元 对讲 芯片 对讲终端 信号处理 信号传输 缓存 信号传输过程 依次电性连接 音频信号输入 系统级芯片 解码 工艺集成 音频信号 语音响应 时钟域 延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对讲芯片、集成对讲终端及信号处理方法,该集成对讲芯片包括:音频编解码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音频编解码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通过系统级芯片工艺集成,音频编解码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依次电性连接;该集成对讲芯片上的音频编解码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处于同一个时钟域内,仅在音频信号输入到音频编解码单元进行编码之前和音频编解码单元对音频信号进行解码之后需要进行缓存,而在音频编解码单元与射频收发单元之间则可直接进行信号传输,降低了信号传输时的延时,对语音响应性能带来了极大提升,并有效避免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对讲芯片、集成对讲终端及信号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对讲设备作为专业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公用事业、学校、医院、酒店、牧业等行业。
对讲芯片是对讲设备的核心,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对讲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在现有的传统方案中,包括声码器的基带处理芯片与包括射频收发器的射频芯片为分离器件,从声码器到射频收发器的数据传输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基带处理芯片和射频芯片上都要做数据缓存操作,例如在向外发射信号的时候,语音信号通过音频输入通道输入到缓存后传输到声码器,然后被声码器压缩后再次缓存,然后再到达射频芯片上的缓存后才能输入到射频收发器,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经过了三次数据缓存操作,都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数据延时,从而导致语音响应时间加长。而对于窄带通信系统,系统时间和语音延时都是关键的性能指标,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的对讲芯片显然仍存在缺陷,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对讲芯片、集成对讲终端及信号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讲芯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经过次数较多的数据缓存操作,所导致的通信时语音响应时间较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对讲芯片,该集成对讲芯片包括:频编解码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音频编解码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通过系统级芯片工艺集成,音频编解码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依次电性连接;
音频编解码单元用于对经过缓存后的从外部所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进行编码处理,或对基带处理单元直接传输过来的第二音频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后输入缓存;
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对音频编解码单元直接传输过来的编码后的第一音频信号进行基带处理而生成第一基带信号,或对射频收发单元直接传输过来的第二基带信号进行基带处理而生成第二音频信号;
射频收发单元用于将基带处理单元直接传输过来的第一基带信号变换为第一射频信号并进行输出,或将接收到的第二射频信号变换为第二基带信号。
进一步地,还包括:缓存单元,缓存单元与音频编解码单元电性连接;
缓存单元用于对从外部所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进行缓存,然后传输至音频编解码单元,或对音频编解码单元传输过来的解码后的第二音频信号进行缓存后向外部输出。
进一步地,缓存单元包括主用缓存单元和至少一个备用缓存单元。
进一步地,还包括缓存扩展接口,缓存扩展接口与外部缓存单元和音频编解码单元分别电性连接;
缓存扩展接口用于将经过外部缓存单元缓存的从外部所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传输至音频编解码单元,或对音频编解码单元传输过来的解码后的第二音频信号输入至外部缓存单元。
更进一步地,音频编解码单元用于对经过多级缓存后的从外部所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进行编码处理,或对基带处理单元直接传输过来的第二音频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后输入多级缓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43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