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四氟乙烯多通道血管内支架的制备方法及所用的镀膜液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5994.7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7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琪;张超;叶开天;张依;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之江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7/34 | 分类号: | A61L27/34;D01D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629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四氟乙烯 通道 血管 支架 制备 方法 所用 镀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血管内支架表面的镀膜液,其制备方法为:将氟化石墨烯加入到作为溶剂的全氟烷烃中,常温下超声,然后加入聚四氟乙烯,于300℃~400℃下搅拌12h~24h,得作为镀膜液的聚四氟乙烯溶液。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利用上述镀膜液进行的聚四氟乙烯多通道血管内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与血管形状相吻合的金属模具或血管支架作为架体;将镀膜液注入静电纺丝装置内的由微量注射泵控制且容量为5~10ml的注射器中,镀膜液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从注射器的针尖喷出,对架体进行静电纺丝,使架体表面附有聚四氟乙烯膜,从而获得聚四氟乙烯多通道血管内支架。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获得高弹性多通道血管内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多通道血管内支架的制备方法及所用的镀膜液,具体是一种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四氟乙烯多通道血管内支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300万人接受心血管支架植入手术。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支架植入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而支架植入后的一系列并发症,如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支架内再狭窄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
支架植入人体后处于血液环境中,金属支架在血液环境中长期使用,存在血栓和腐蚀两个主要问题。决定血管内支架性能优劣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是支架材料。目前用于制作血管内支架的材料主要有金属、高分子材料等。临床应用比较广范的冠脉支架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可满足环境的要求,但金属支架在血液中的腐蚀和诱发的血栓问题会破坏基体性能和生理环境。与金属裸支架相比,覆膜支架对血管的损伤和血管内膜的刺激要轻,具有血栓源性小、炎性反应轻微和内膜增生少等特性,降低了血管的再狭窄率。
CN104383608A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带膜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多通路血管支架覆膜,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表面覆有聚四氟乙烯膜,所述聚四氟乙烯膜通过在架体表面电纺聚四氟乙烯溶液而制得;所述聚四氟乙烯溶液包括聚四氟乙烯和全氟烷烃,所述聚四氟乙烯的浓度为1~30g/ml。该多通道血管支架在架体的表面覆有聚四氟乙烯层,覆膜的性能类似于膨体聚四氟乙烯,而且可以加工成筒形、圆形、曲面等各种形状,从而使得本多通道血管支架适合于复杂的动脉瘤治疗,并且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CN1568907A公开了一种人工血管内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其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制血管膜和镍钛合金支架用膜压集成方法制成国产化的用于动脉瘤腔内治疗的人工血管内支架。该方法改进了已有的人工血管内支架性能,口径小,适宜动脉的弯曲走行,提高了柔顺性和生物相容性。支架无毒、无组织刺激性、无致热性、无致敏性、无致畸性、在动脉内不会诱发血栓形成,减少了对主动脉壁造成的直接损伤。该支架将大幅降低此类产品价格,使更多动脉瘤患者有机会接受腔内治疗,也有助于推动我国血管腔内治疗的学术水平。
CN104436319A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带膜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多通道带膜血管支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表面覆有聚四氟乙烯膜。该多通道血管支架在架体的表面覆有聚四氟乙烯层,本覆膜的性能类似于膨体聚四氟乙烯,而且可以加工成筒形、圆形、曲面等各种形状,从而使得本多通道血管支架适合于复杂的动脉瘤治疗,并且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CN201798829U公开了一种血管内支架,该血管内支架包含:内部中空的镍钛合金管状支架;通过膜压敷设在所述镍钛合金管状支架外表面的膨体聚四氟乙烯外层膜;及通过膜压敷设在所述镍钛合金管状支架内表面的膨体聚四氟乙烯内层膜。该血管内支架主体采用记忆性镍钛合金支撑,镍钛合金支架内外各粘贴光滑柔顺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膜,使得该血管内支架支撑性强,柔顺性佳,能避免摩擦损失患者体内组织,方便导入患者病变的动脉内;而且膨体聚四氟乙烯膜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长入,使循环血液保持流动状态,膨体聚四氟乙烯具有电负性,阻止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保持良好的长期通透率。尤其适用于高龄和基础疾病较多的动脉瘤患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之江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之江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59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