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偏光片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6056.9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3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伟;蔡宝鸣;卜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偏光 制作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柔性偏光片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该柔性偏光片包括:偏光层;以及相位补偿层,所述相位补偿层设置在所述偏光层上,所述相位补偿层包括透光区域以及遮光区域。由此,该柔性偏光片具有较薄的厚度,且可以采用卷对卷工艺进行一体化,适合大批量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地,涉及柔性偏光片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偏光片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自然光在通过偏光片时,振动方向与偏光片透过轴垂直的光将被吸收,透过光只剩下振动方向与偏光片透过轴平行的偏振光。偏光片可应用于显示装置中,例如,液晶显示器通常需要两枚偏光片,下偏光片用于将背光源产生的光束转换为偏振光,上偏光片用于解析经液晶电调制后的偏振光,产生明暗对比,从而产生显示画面;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中的偏光片用于抵抗环境光、减少显示方面的干扰。
然而,目前的柔性偏光片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对于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目前,柔性偏光片存在成本昂贵以及无法量产的问题。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以及大量实验发现,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柔性偏光片整体厚度较大,且不能使用卷对卷工艺(Roll to Roll)制作而导致的。具体的,传统的柔性偏光片需要在盖板背面做油墨图案化处理,以便形成黑矩阵,由于油墨图案化处理存在段差,导致柔性偏光片与盖板无法通过卷对卷工艺进行一体化。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柔性偏光片采用柔性透明硬化薄膜替代柔性偏光片中的偏光保护层,例如,使用柔性透明聚酰亚胺(CPI)硬化薄膜替代柔性偏光片中的三醋酸纤维素(TAC)薄膜或者环烯烃聚合物(COP)薄膜,上述柔性偏光片虽然可以实现与盖板的一体化,但仍需要通过油墨图案化处理形成黑矩阵,因此其整体厚度依然较大,且无法使用卷对卷工艺将柔性偏光片与盖板进行一体化,导致制造成本昂贵、产能低以至无法量产。
本发明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上述提及问题中至少一个。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柔性偏光片。该柔性偏光片包括:偏光层;以及相位补偿层,所述相位补偿层设置在所述偏光层上,所述相位补偿层包括透光区域以及遮光区域。由此,该柔性偏光片具有较薄的厚度,且可以采用卷对卷工艺进行一体化,适合大批量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相位补偿层由掺杂有分解型色料的柔性透明薄膜构成。由此,该相位补偿层既可以作为偏光层的保护层,又可以作为具有遮挡作用的黑矩阵,从而减薄柔性偏光片的厚度,且可以采用卷对卷工艺进行一体化。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柔性透明薄膜包括三醋酸纤维素、透明聚酰亚胺以及环烯烃聚合物的至少之一。由此,可以利用上述材料来隔绝空气和水分,进而保护偏光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遮光区域环绕所述透光区域设置,所述分解型色料分布在所述相位补偿层中的所述遮光区域中。由此,可以使相位补偿层的遮光区域具有黑矩阵的功能,进而省去柔性偏光片盖板背面的黑矩阵,减薄柔性偏光片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柔性偏光片进一步包括:硬化层,所述硬化层设置在所述相位补偿层远离所述偏光层的一侧;以及光学透明压敏胶,所述光学透明压敏胶设置在所述偏光层远离所述相位补偿层的一侧。由此,硬化层可以作为柔性偏光片的保护盖板,光学透明压敏胶可以将柔性偏光片贴合到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上,以实现柔性偏光片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硬化层由具有防指纹功能的材料构成。由此,该柔性偏光片具有防指纹功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作柔性偏光片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提供偏光层;以及在所述偏光层上设置相位补偿层,所述相位补偿层包括透光区域以及遮光区域。由此,利用简单的方法即可以获得厚度较薄,成本较低且可以实现量产的柔性偏光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60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