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指示标识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6072.8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7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范菲;陈嘉琪;莫国平;吴训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9/02 | 分类号: | C09K9/02;C09D11/32;D06M11/79;D06M13/322;D06M15/643;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贾泽纯 |
地址: | 5290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致变色化合物 指示标识 紫外线强度检测 紫外线 颜色色阶 变色 二氧化硅溶胶 变色化合物 改性硅溶胶 比例调配 二甲胺基 纺织领域 蓝色光 偶氮基 改性 蒽醌 打印 拍照 辐射 应用 | ||
1.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指示标识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光致变色化合物是根据2-(4’-N,N-二甲胺基苯偶氮基)蒽醌黄色/红色/蓝色光致变色化合物的质量比例调配出光致变色化合物;其中2-(4’-N,N-二甲胺基苯偶氮基)蒽醌黄色/红色/蓝色光致变色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6/0/0、4.8/0.8/0、4/1.6/0、3.2/2.4/0、2.4/3.2/0、1.6/4/0、0.8/4.8/0、0/5.6/0、0/4.8/0.8、0/4/1.6、0/3.2/2.4、0/2.4/3.2、0/1.6/4.0、0/0.8/4.8或0/0/5.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指示标识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使用方法为:一、制备二氧化硅溶胶,然后对二氧化硅溶胶进行改性,得到改性后的二氧化硅溶胶;二、将权利要求1制备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和改性的二氧化硅溶胶混合,在常温下磁力搅拌均匀,得到光致变色化合物杂化改性硅溶胶;其中光致变色化合物和改性的二氧化硅溶胶混合比例为1:(15-25);三、对光致变色化合物杂化改性硅溶胶在不同辐射强度下的颜色拍照,照片取色制成变色颜色色阶;四、将光致变色化合物杂化改性硅溶胶涂层在织物上,75-85℃预烘3-5min,115-125℃焙烘1-3min,即获得紫外线强度检测指示标识;五、在涂有紫外线强度检测指示标识的织物上打印变色颜色色阶,根据待测紫外线强度下紫外线强度检测指示标识的颜色,对照变色颜色色阶,即能得到紫外线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指示标识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采用氨水催化制备二氧化硅溶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指示标识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氨水催化制备二氧化硅溶胶的方法为:混合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密封,常温下磁力搅拌均匀,然后量加入氨水至pH为8-10,密封,然后在45℃条件下磁力搅拌0.5h,再陈化12h,即得到二氧化硅溶胶;其中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0:31.24: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指示标识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二氧化硅溶胶的改性方法为:将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含氢聚硅氧烷按7: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加入有机酸进行乳化得到硅乳共混液,向二氧化硅溶胶的锥形瓶中滴入硅乳共混液,再滴加催化剂,用保鲜膜封住锥形瓶的瓶口,常温下磁力搅拌15min,得到改性二氧化硅溶胶;催化剂的加入量为有机硅乳的0.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指示标识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酸为质量浓度13-20%的盐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指示标识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指示标识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光致变色化合物和改性的二氧化硅溶胶混合比例为1:2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指示标识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不同辐射强度为36W/m2、39W/m2、42W/m2、45W/m2、48W/m2、50W/m2、53W/m2和56W/m2。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指示标识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变色颜色色阶是利用喷墨印花机喷墨打印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邑大学,未经五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607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