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解系统以及一种电解二氧化碳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6541.6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7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傲路;官万兵;王成田;杨钧;王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02 | 分类号: | C25B1/02;C25B1/23;C25B11/031;C25B11/053;C25B9/17 |
代理公司: | 宁波元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91 | 代理人: | 单英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 系统 以及 二氧化碳 方法 | ||
1.利用电解系统电解二氧化碳的方法,所述电解系统包括直流电源、电解池单元,以及用于加热电解池单元的加热单元;其特征是:
所述的电解池单元包括支撑层、电解质层以及非支撑层;电解质层包括第一电解质层与第二电解质层,第一电解质层位于支撑层的上表面,第二电解质层位于支撑层的下表面;非支撑层包括第一非支撑层与第二非支撑层,第一非支撑层位于第一电解质层的上表面,第二非支撑层位于第二电解质层的下表面;支撑层设置中空连通孔道,该孔道在支撑电极层侧面设置与所述孔道相连通的孔道入口与孔道出口,用于燃料气体通入孔道;
所述的直流电源正极与第一阴极层电连接,负极与第二阴极层电连接;
加热单元加热电解池单元,使电解池单元的温度达到600℃以上;第一阴极层与第二阴极层与空气相接触;二氧化碳和水的混合气体自孔道入口通入孔道;开启直流电源,对电解池单元通电,使其工作在一定的工作电压下,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电解,在孔道出口获得包含CO与H2的合成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第一电解质层与第一阴极层之间设置第一阻挡层,第二电解质层与第二阴极层之间设置第二阻挡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层与非支撑层均具有多孔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孔隙率为30~75%,平均孔径为0.5μm ~2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非支撑层具有气体流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电解质材料为YSZ、SSZ、LSGM中的一种或几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层材料是Ni-YSZ、LSM-YSZ、LSCF-YSZ中的一种或几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非支撑层材料是LSM、LSCF、BSFC中的一种或几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工作电压为1V ~3V。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电解池单元的温度为600~85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的摩尔比不低于5%。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调节电解池单元的温度、工作解电压,以及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的摩尔比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调控产物比例,获得不同比例的合成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654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锈无缝管酸洗工艺
- 下一篇:弱电解法制备植物淀粉葡聚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