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零件的切削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7479.2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7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巫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鑫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华扬翼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5 | 代理人: | 李焱 |
地址: | 2151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胚体 金属零件 切削加工 回转体轴 精车加工 外周面 内孔 配接 车削加工 加工效率 精细加工 数控加工 铣削加工 加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零件的切削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个待加工的回转体轴型件的原料胚体,其中所述原料胚体上至少定义有一外周面、第一端面、一第二端面和一配接内孔。对所述原料胚体的所述外周面、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配接内孔进行初步车削加工、第一次精车加工、初步铣削加工、第二次精车加工以及精细加工,使其从原料胚体成为成品的回转体轴型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零件的切削加工方法,其将普通加工和数控加工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加工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零件加工领域,尤其是,其中涉及的一种金属零件的切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随着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机械加工现已成为业界通用的零件加工方法。
任何机械产品都是由不同形状的零件组合而成的。在这些零件中,除了极少数的零件采用精密铸造或精密锻造等方法直接获得外,绝大部分零件都要经过切削加工的方法获得。
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切削加工所担负的加工量约占机器制造总工作量的40%~60%。由此可以看出,切削加工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切削加工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地应用,是因为与其他一些加工方法相比较,它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
1、切削加工可获得相当高的尺寸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磨削外圆精度可达IT6~IT5级,表面粗糙度值为0.8~0.1μm;镜面磨削的表面粗糙度值甚至可达0.006μm。这样的精度用其他加工方法很难实现。
2、切削加工适应性较强,几乎不受零件的材料、尺寸和质量的限制。目前尚未发现不能切削加工的金属材料,就连橡胶、塑料、木材等非金属材料也都可以进行切削加工。其加工尺寸小至不到0. 1mm,大至数十米,质量可达数百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立式车床可加工直径26 m的工件,并且可获得相当高的尺寸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而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业界开发出了新型的数控加工方法,其是指在数控机床上进行零件加工的一种工艺方法。
数控机床加工与传统机床加工的工艺规程从总体上说是一致的,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用数字信息控制零件和刀具位移的机械加工方法。它是解决零件品种多变、批量小、形状复杂、精度高等问题和实现高效化和自动化加工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零件的切削加工方法,其将普通加工和数控加工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加工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金属零件的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个待加工的回转体轴型件的原料胚体,其中所述原料胚体上至少定义有一外周面、第一端面、一第二端面和一配接内孔;
对所述原料胚体的所述外周面、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配接内孔进行初步车削加工,其中加工余量为1.5mm;
对所述粗车后的原料胚体以数控加工方式对其初步车削加工过的位置进行第一次精车加工,其中加工余量为0.5mm;
换刀并使用夹具夹住所述经过第一次精车后的所述胚体,对其进行初步铣削加工以加工需要的缺口和/或凹槽使其成为半成品零件,其中加工余量为1mm;
对所述半成品零件以数控加工的方式进行第二次精车加工直到预定尺寸,其中加工余量为0.2~0.3mm;
对所述半成品零件以数控加工的方式进行精铣加工,使得其上设置的缺口和/或凹槽符合预定尺寸,其中加工余量为0.2~0.3mm,至此完成所述原料胚体到成品的回转体轴型件。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还包括对所述成品的回转体轴型件的去毛刺和打磨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鑫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鑫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74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