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8303.9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8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焦峰;孙俊豪;朱东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东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扫描 栅极 驱动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扫描栅极驱动,该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包括首级辅助电路单元、N(N3,且N为正整数)级驱动电路单元以及尾级辅助电路单元;第n(1≤n≤N,且n为正整数)级驱动电路单元包括正反扫控制模块、下拉模块、维持信号产生模块、低电压维持模块、输出维持模块以及输出模块;低电压维持模块中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在导通状态下在受到正向栅极偏压应力作用、在关断状态下受到负向栅极偏压应力作用,减轻薄膜晶体管的特性漂移,提高了电路的信赖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器的栅极扫描线以前一般由集成电路芯片(Gate IC)来驱动,而集成的栅极扫描驱动电路(Gate Driver Monolithic,GDM)是一种利用现有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制造工艺,将栅极扫描驱动电路直接构建在阵列基板上的技术,具有降低成本、减少工艺流程、减小面板边框宽度的作用。随着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平板显示器对栅极扫描驱动电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同时具有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的功能。
图1所示是一种现有的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该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包括N(N3,且N为正整数)级驱动电路单元,第n(1≤n≤N,且n为正整数)级驱动电路单元包括正反扫控制模块01、下拉模块02、维持信号产生模块03、低电压维持模块04、输出维持模块05、输出模块06、清空模块07以及辅助维持模块08。除首尾级外,每一级的维持信号产生模块03负责控制前级的低电压维持模块04和后级的低电压维持模块04,同样本级的低电压维持模块04由前级的维持信号产生模块03和后级的维持信号产生模块03进行控制,最大程度上改善电路的可靠性。
然而实验表明,该电路中低电压维持模块内的第八薄膜晶体管M8A和第十四薄膜晶体管M8B长期受到正向栅极偏压应力(positive bias stress,PBT)的作用,有特性正向漂移的风险,可能导致维持功能减弱,降低电路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可以通过相反方向的栅极偏压应力减轻薄膜晶体管的特性漂移,提高电路的信赖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该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包括首级辅助电路单元、N级驱动电路单元以及尾级辅助电路单元;第n级驱动电路单元包括正反扫控制模块、下拉模块、维持信号产生模块、低电压维持模块、输出维持模块以及输出模块;所述首级辅助电路单元输出第一维持信号,所述尾级辅助电路单元输出第二维持信号,N3,1≤n≤N,且N和n为正整数;
第n级驱动电路单元的正反扫控制模块、下拉模块、维持信号产生模块、低电压维持模块以及输出模块相连接于上拉控制节点;下拉模块、维持信号产生模块、低电压维持模块和输出维持模块均输入低电平;输出维持模块和输出模块相连接于第n级驱动电路单元的栅极扫描信号线;栅极扫描信号线输出栅极扫描信号;
第n级驱动电路单元的低电压维持模块包括第八薄膜晶体管、第十四薄膜晶体管、第十五薄膜晶体管以及第十六薄膜晶体管;
当所述第n级驱动电路单元不为首级驱动电路单元时,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前级驱动电路单元的维持控制节点,第八薄膜晶体管的两个通路端分别连接第n级驱动电路单元的上拉控制节点和后级驱动电路单元的维持控制节点;第十五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前级驱动电路单元的维持控制节点,第十五薄膜晶体管的第一通路端和第二通路端分别连接低电平和第八薄膜晶体管的第二通路端;
当所述第n级驱动电路单元为首级驱动电路单元时,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入第一维持信号,第八薄膜晶体管的两个通路端分别连接第n级驱动电路单元的上拉控制节点和后级驱动电路单元的维持控制节点;第十五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入第一维持信号,第十五薄膜晶体管的第一通路端和第二通路端分别连接低电平和第八薄膜晶体管的第二通路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东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东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83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