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菌纤维素的提纯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8486.4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2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欧阳文璟;矫庆泽;鲁敏;王广胜;关晓辉;林楚宏;蔡阳伦;郭冰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珠海京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C5/00 | 分类号: | D21C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菌纤维素 放入 提纯 湿膜 除蛋白 有机液 萃取 浸泡 蒸馏水 取出 细菌纤维素溶液 硅胶色谱柱 氯仿混合液 有机小分子 恒温水浴 有机溶剂 碱溶液 上清液 酸溶液 正丁醇 柱层析 萃取剂 清液 加热 洗涤 冰箱 沸腾 保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菌纤维素的提纯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细菌纤维素湿膜放入蒸馏水中,然后加热至沸腾4~16min,然后将细菌纤维素湿膜取出,放入pH为9~12的碱溶液中,浸泡3~9min后取出,放入pH为3~6的酸溶液中,浸泡4~8min;然后对细菌纤维素湿膜进行离心,得到细菌纤维素上清液;向上清液内按1:0.2~1的比例加入正丁醇与氯仿混合液,在20~60℃恒温水浴下萃取3~6次,得到除蛋白液;向除蛋白液内按1:0.22~1的比例加入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有机小分子,得到除有机液;将除有机液,通过硅胶色谱柱,经柱层析后得到细菌纤维素溶液,洗涤2~3次后放入冰箱内于8~15℃下保存。该方法提纯分离程度高,周期短,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素提纯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细菌纤维素的提纯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棉花的纤维素含量接近100%,为天然的最纯纤维素来源。一般木材中,纤维素占40~50%,还有10~30%的半纤维素和20~30%的木质素。细菌纤维素是指在不同条件下,由醋酸菌属、土壤杆菌属、根瘤菌属和八叠球菌属等中的某种微生物合成的纤维素的统称。细菌纤维素和植物或海藻产生的天然纤维素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单元,但细菌纤维素纤维却有许多独特的性质,细菌纤维素与植物纤维素相比无木质素、果胶和半纤维素等伴生产物,具有高结晶度和高的聚合度;细菌纤维素为超精细网状结构;细菌纤维素的弹性模量为一般植物纤维的数倍至十倍以上,并且抗张强度高;细菌纤维素有很强的持水能力;细菌纤维素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适应性和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细菌纤维素生物合成时的可调控性。但现有的细菌纤维素的提纯分离方法,提纯周期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细菌纤维素的提纯分离方法。
一种细菌纤维素的提纯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细菌纤维素湿膜放入蒸馏水中,然后加热至沸腾4~16min,对细菌纤维素进行除菌;
S2、将步骤S1中的细菌纤维素湿膜取出,放入pH为9~12的碱溶液中,在恒温磁力搅拌器的作用下,在25~55℃恒温下浸泡3~9min后取出;
S3、将步骤S2中所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放入pH为3~6的酸溶液中,在恒温磁力搅拌器的150~650rpm搅拌作用下,在25~55℃恒温下浸泡4~8min;
S4、将步骤S3中所得的细菌纤维素湿膜进行离心,除去沉淀物,得到细菌纤维素上清液;
S5、向步骤S4中所得的细菌纤维素上清液内按1:0.2~1的比例加入正丁醇与氯仿混合液,在20~60℃恒温水浴下萃取3~6次,脱除蛋白质,保留水相,得到除蛋白液;
S6、向步骤S5中所得的除蛋白液内按1:0.22~1的比例加入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有机小分子,得到除有机液;
S7、将步骤S6所得的除有机液,通过硅胶色谱柱,经柱层析后得到细菌纤维素溶液;
S8、将步骤S7所得的细菌纤维素溶液,洗涤2~3次后放入冰箱内于8~15℃下保存。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碱溶液和所述步骤S3中的酸溶液均恒温至35℃。
优选的,所述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复配,且所述碱溶液pH为11。
优选的,所述酸溶液为盐酸溶液,且所述酸溶液pH为4。
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是乙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正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
优选的,所述正丁醇与氯仿混合液中正丁醇与氯仿的体积比为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珠海京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珠海京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84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