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sPbBr3 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8931.7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1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梁勇;郭慢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林玉芳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spbbr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的氧化乐果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的制备;S2:绘制“荧光淬灭强度‑氧化乐果浓度”标准工作曲线,算出工作方程;S3:测定样品中的氧化乐果的含量。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利用了一种以APTES封端的CsPbBr3量子点为信号元件,再包裹上分子印迹聚合物层的具有对氧化乐果灵敏识别功能的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实现了对氧化乐果高选择性、高灵敏性的检测。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对氧化乐果的线性检测范围为50‑400n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检测限为18.8ng/mL,检测精密度为1.7%(RSD)。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的氧化乐果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乐果检测是国内外食品安全领域研究和发展的热点,目前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免疫分析、气相色谱-质谱 (GC-MS) 和液相色谱-质谱 (LC-MS) 等方法。色谱-质谱法检测灵敏度高但价格昂贵。色谱法检出限高,不能满足痕量农药残留和出口贸易检测的实际需要,因此在分析之前通常需要进行富集。目前采用的前处理方法主要有固相萃取、液-液萃取、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柱层析等。由于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具有样品用量少、消耗有机溶剂少等优点,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生物和食品中药物、有机污染物和天然产物的分析。但基于商品化的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吸附剂往往选择性较差,目标物与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是非特异性的,提取净化的效率不高,很难彻底清除基质的干扰,且成本也较高。因此,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对氧化乐果具有特异识别能力的吸附功能材料成为发展的趋势。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光致发光半导体量子点(QDs)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稳定性,宽吸收光谱,窄对称发射和尺寸可调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们在生物成像,发光二极管(LED),太阳能电池,尤其是传感器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为了提高基于QD的传感器的选择性,引入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来合成MIP @ QDs荧光传感器来选择性地检测分析物。分子印迹技术是建立量身定制的结合位点,记忆模板的形状,大小和功能组的一种成熟的技术。由于MIPs具有亲和力强,选择性高,易于制备,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在仿生传感器,色谱分离,固相萃取,药物输送受控释放和催化等一些重要应用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迄今为止,已经开发出许多MIP封端的QDs荧光传感器,其将MIP的选择性与QDs的灵敏度相结合以检测各种化合物,如细胞色素c,4-硝基苯酚,拟除虫菊酯,三聚氰胺和莱克多巴胺。目前,用作荧光传感器发光元件的普通量子点由IV,II-VI,IV-VI或III-V族元素组成,如CdSe,CdTe,CdS,Si,C,ZnS量子点等等。然而,作为传感元件的这些量子点由于其量子产率低而使得传感器存在灵敏度低的缺点。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具有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质和高荧光量子产率的新型半导体量子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89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