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应农牧交错带的田间微集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8969.4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8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胡琦;潘学标;潘志华;潘宇鹰;王晓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B79/02;E03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垄沟 集雨 垄面 种植区 田间 交错 集雨系统 种植作物 集雨面 拱形 沟垄 夯实 坡度 土壤 降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农牧交错带的田间微集雨方法,采用沟垄集雨技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起垄沟植的田间垄沟集雨系统,垄面为集雨区,垄沟为种植区;2)垄面拱形且人工夯实。所述垄面宽度0.5‑1.5m;所述垄沟宽度0.5‑1.5m。所述集雨区的集雨面坡度40°,垄高0.20‑0.25m。本发明方法提高了种植区的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种植作物的产量,提高了降水利用效率,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农牧交错带的田间微集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多为雨养农业,大气降水不足且缺乏灌溉条件,水分条件成为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北方干旱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且极端降雨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增加了雨养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田间集雨技术有效地缓解了干旱区农业需水压力,在半干旱偏旱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张建新就国内外旱地集雨技术的特点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地论述,指出集雨技术正逐步走向推广应用,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有着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沟垄集雨技术是干旱半干旱区一项重要的田间雨水就地叠加利用技术,通过改善作物根区的水分满足度,提高农田生产力水平、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区域大多集中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包括山西、甘肃、宁夏等省市,研究作物包括了一年生的小麦、燕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也包括了老芒麦、紫花苜蓿等多年生牧草作物。莫非等总结了近30年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田间微集雨技术,指出垄沟覆盖微集雨栽培技术为西北旱区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以往的沟垄集雨试验多集中在研究不同材料集雨面的集雨效应,或是不同比例沟垄的集雨效应,但对不同的垄宽和沟宽的集雨效应研究较少,且有关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沟垄集雨的效果研究较为鲜见。本发明针对半干旱偏旱区的北方农牧交错带雨养农业产量低且不稳的问题,采用田间集雨模式种植马铃薯,研究不同的垄宽和沟宽对土壤水分以及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地区采用沟垄集雨方式种植马铃薯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为该地区雨养农业实现稳产提供科学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适应农牧交错带的田间微集雨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应农牧交错带的田间微集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沟垄集雨技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起垄沟植的田间垄沟集雨系统,垄面为集雨区,垄沟为种植区;
2)垄面拱形且人工夯实。
进一步,所述垄面宽度0.5-1.5m;所述垄沟宽度0.5-1.5m。
进一步,所述集雨区的集雨面坡度40°,垄高0.20-0.25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沟垄集雨技术提高了种植区的土壤水分含量,马铃薯生育期内20~50cm土壤贮水量,NM1.0和NM1.5处理较CK高16.1%~26.0%,其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重均高于对照处理。
2.沟垄集雨处理的商品薯率均高于平作,NM1.0和NM1.5处理植区商品薯产量最高,分别增产102.6%~141.3%、79.2%~146.0%;NM1.0处理的带田商品薯产量较CK相比也显著提高。
3.沟垄集雨技术能够提高降水利用效率,2011~2012年NM1.0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提高24.8%和16.5%,差异显著。
综合而言,NM1.0处理较其他集雨处理对改善土壤水分和提高农田生产力的影响更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沟垄集雨技术处理示意图。
图2为不同处理下20~50cm土壤贮水量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89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精的林下套种方法
- 下一篇:牛大力根系横向生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