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血栓弹力图仪的传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9281.8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6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蔡泳;刘国文;刘勇;谢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南方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86 | 分类号: | G01N33/8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20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轮 底板 检测头 血栓弹力图 传动装置 电机 位于一条直线 发明构思 精度降低 驱动结构 可转动 输出端 同步带 中凸轮 顶面 磨损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血栓弹力图仪的传动装置,包括底板和检测头,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板上,且第一同步轮的顶面设置有检测头,该检测头的中心线与第一同步轮的中心线位于一条直线上。本发明构思新颖且设计合理,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凸轮式驱动结构,进而避免了其造成磨损后精度降低的问题,同时也比现有技术的加工要求低,更加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血栓弹力图仪的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TEG)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围术期(是针对需要外科手术疾病的处理过程的一个专业名词,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全段时间)监测凝血功能,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输血指南里使用该设备。血栓弹力图仪可进行凝血因子激活、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等过程的动态分析。血栓弹力图仪的基本原理为:电动机驱动承载血标本的测试杯以一定角度(如4度45分)和周期(如10秒)转动,一旦血栓形成,置于血标本检测杯中的金属探针受到标本的切应力作用,随之出现左右旋动。金属探针的旋动被非接触式角度旋动传感器(如电感式角度传感器)感应,转化为电量交给处理器处理,便形成凝血曲线。上述金属探针悬挂于一根扭力悬垂丝,在金属探针旋动过程中,扭力悬垂丝需要提供一种渐进扭转阻力,以抵抗来自金属探针的扭矩。悬垂丝在血栓弹力图仪中起着至关键作用,扭矩不均匀、扭矩常数太大或太小的悬垂丝都不能得到正确的凝血曲线。
血栓弹力检测图仪中的悬垂丝通常由上部分的悬丝接头和下部分的扭丝构成,悬丝接头固定于固定基,扭丝下端悬挂传感柱。传感柱直径较大(如:扭丝直径的10倍)。为了保证悬垂丝与传感柱的同心率,悬垂丝以插入传感柱中心孔,外加锁紧螺丝咬合的方式连接。由悬垂丝和传感柱构成的扭矩传感器呈悬垂态。传感柱下端置一测试杯,杯中盛一定量待测样品,柱体下端浸入样品(液态)而不与杯壁或杯底接触。当驱动机构使测试杯绕传感柱以一定角度(如:4度45分)周期性(如:10秒)转动时,由于样品的粘稠性,测试样品将带动传感柱转动,此时,悬挂着传感柱的扭丝需要提供一种适宜大小的、均匀的渐进阻力以抵抗来自传感柱的扭矩。通过外加非接触式旋转角度检测器,样品的弹力特性即可被检测出来。从检测过程可以看出,通过扭丝检测是一个十分精确的过程,检测过程精度达不到,或者受到影响,都是对获得准确的检测效果起到影响的。
现有技术中,扭丝的转动均通过凸轮机构驱动连杆,再由连杆带动检测头来进行试验的。这就造成了相应的驱动部件和传动部件需要很好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同时对相应部件在实际运转中的稳定性也有很高的要求,势必造成生产成本高昂。另外,现有装置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凸轮机构进行很多次的转动,造成凸轮随着使用次数增加产生磨损,进而严重影响运行精度,对检测结果造成破坏性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血栓弹力图仪的传动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血栓弹力图仪的传动装置,包括底板和检测头,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板上,且第一同步轮的顶面设置有检测头,该检测头的中心线与第一同步轮的中心线位于一条直线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底板作为机架装置,用来固定设置各个部件,检测头用来具体固定设置扭丝。电机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一同步轮转动,第一同步轮带动检测头的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南方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南方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92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