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部车身增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0643.5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5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姜承玟;李润昊;金容圭;金惠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2D25/08;B62D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部 车身 增强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前部车身增强结构,其包括形成为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前侧构件,该前侧构件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右侧和左侧两侧上,并且通过将设置在车辆的内侧上的前侧内部构件和设置在车辆的外侧上的前侧外部构件联接而形成。前侧外部构件的前端部部分被切开并位于前侧内部构件的前端部部分的后方;联接到前侧外部构件的切开部分的侧外部构件;以及挡泥板构件,其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设置在比前侧构件更高的一侧,并且联接到侧外部构件,从而改善前部抗碰撞性能。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2017年4月21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051474并要求其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参考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前部车身增强结构,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增强抵抗车辆的正面碰撞和前部小重叠碰撞的反应性能的前部车身增强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前部车身设置于车辆的前部,并且形成为能够形成发动机舱的框架结构。这样的前部车身包括前端部模块、前部挡泥板构件(front fender apron member)以及壁板(dash panel),前端部模块形成发动机舱的前端部,冷却模块、头灯等安装于其中,前部挡泥板构件形成发动机舱的左右两侧并提供其中设置有悬架系统并安装有车轮的空间,壁板设置在发动机舱后方并且将乘客舱与发动机舱隔开。
此外,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前端部构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在左方向和右方向上布置在发动机舱下方,从而增强了前部车身的结构强度。安装在发动机舱和悬架系统中的被配置成支撑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副架设置在车辆的前端部构件的底部。
前侧构件的前端部部分安装在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缓冲梁上,以改善前部碰撞性能,并且缓冲梁通过碰撞盒(crash box)与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前端部部分连接。
在具有前部车身(其具有上述结构)的车辆在驾驶时与诸如障碍物或其它车辆的碰撞对象以小重叠正面碰撞的情况下,即在诸如小重叠阻挡物的碰撞对象偏向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并碰撞车身的外侧部分时,碰撞对象使前侧构件移位以与车身的相对较弱的外部部分碰撞,使得车辆不能有效地应对前部小重叠碰撞,从而不能安全地保护乘客,并且还导致车身的过度的碰撞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已经提出了用于增强车身的外部部分以应对小重叠碰撞的发明。
例如,已经提出了其中前挡泥板构件的前端部部分延伸到前侧构件的前端部部分并且通过连接构件彼此连接的结构,或者其中用于防止碰撞对象的渗入的增强构件安装在前侧构件的外侧的结构,但该结构在前部小重叠碰撞性能方面不是有效的。
本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构成本国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致力于提供前部车身增强结构,其具有以下优点: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或小重叠碰撞中,前侧构件和挡泥板构件可通过同时接收冲击能量来有效地吸收冲击能量,并且由前侧构件和挡泥板构件吸收的冲击能量被适当地分散到车身的其它部分,从而改善冲击稳定性。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部车身增强结构可包括形成为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前侧构件,该前侧构件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右侧和左侧两侧上,并且通过将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车辆的内侧上的前侧内部构件和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车辆的外侧上的前侧外部构件联接而形成,其中前侧外部构件的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前端部部分被切开并位于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前侧内部构件的前端部部分的后方;联接到前侧外部构件的切开部分的侧外部构件;以及挡泥板构件,其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设置于前侧构件的上侧并且联接到侧外部构件。
前侧内部构件和前侧外部构件可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闭合截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06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