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智能转向系统扭矩和角度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1267.1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2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博熙 |
主分类号: | G01B7/30 | 分类号: | G01B7/30;G01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陈平;高之波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体 爪环 角度传感器 角度检测 传导 磁极 汽车智能 线束总成 转向系统 磁铁 磁环 霍尔磁敏传感器 周向均匀分布 转角传感器 模块化 输入轴 转向轴 分装 霍尔 磁场 切割 生产 | ||
1.汽车智能转向系统扭矩和角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磁环总成(1)、爪环总成(2)、传导环总成(3)、角度检测总成(4)和线束总成(5);
所述磁环总成(1)包括相连的第一环体(11)和第二环体(12),所述第一环体(11)安装于转向轴(6)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环体(12)套设于所述第一环体(11)上,所述第二环体(12)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N/S相间的磁极;
所述爪环总成(2)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环体(12)的外侧,所述爪环总成(2)与所述第二环体(12)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爪环总成(2)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转向轴(6)的输入轴(62)上,所述爪环(211)能够切割所述第二环体(12)上的磁极产生的磁场;
所述传导环总成(3)套设于所述爪环总成(2)的外侧,所述传导环总成(3)与所述爪环总成(2)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传导环总成(3)与所述转向系统的外壳(7)相连;
所述角度检测总成(4)与所述传导环总成(3)相连,所述角度检测总成(4)与所述第一环体(11)传动连接,所述角度检测总成(4)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磁铁(41)和第一霍尔转角传感器(51),所述第一环体(11)能够带动所述第一磁铁(41)旋转;
所述线束总成(5)包括至少一个霍尔磁敏传感器,所述霍尔磁敏传感器与所述传导环总成(3)相连,所述线束总成(5)与所述角度检测总成(4)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智能转向系统扭矩和角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爪环总成(2)包括相连的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2),所述第一管体(21)内设有一对相互插接的爪环(211),所述爪环(211)沿其周向均匀设有多个棘爪(2111),所述棘爪(2111)的数目与所述N/S磁极的对数相同,任意相邻的两所述棘爪(2111)之间形成插口(2112),所述第一管体(21)套设于所述第二环体(12)的外侧,所述第二管体(22)安装于所述转向轴(6)的输入轴(6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智能转向系统扭矩和角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22)靠近所述第一管体(21)所在位置的一端设有向外凸出设置的翻边(2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智能转向系统扭矩和角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环总成(3)包括传导环本体(31),所述传导环本体(31)的外部设有凸台(311),所述凸台(311)上设有通孔(3111)和凹槽(3112),所述线束总成(5)与所述传导环总成(3)之间通过所述通孔(3111)相连,所述传导环总成(3)与所述角度检测总成(4)之间通过所述凹槽(311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智能转向系统扭矩和角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环本体(31)内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金属环(32),所述金属环(32)的截面为L型,所述通孔(3111)位于两所述金属环(3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智能转向系统扭矩和角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检测总成(4)还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二磁铁(43)和第二霍尔转角传感器(44),所述第一环体(11)能够带动所述第二磁铁(43)旋转,所述线束总成(5)包括两个霍尔磁敏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智能转向系统扭矩和角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体(11)的外部设有齿轮圈(111),所述角度检测总成(4)上设有与所述齿轮圈(111)相啮合的第一齿轮(45)和第二齿轮(46),所述第一齿轮(45)与行星齿轮(47)相连,所述第一磁铁(41)与所述行星齿轮(47)相连,所述第二磁铁(43)与所述第二齿轮(46)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智能转向系统扭矩和角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47)的齿轮轴的端面设有用于安放所述第一磁铁(41)的第一安装槽(471),所述第二齿轮(46)的齿轮轴的端面设有用于安放所述第二磁铁(43)的第二安装槽(4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博熙,未经张博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126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的角度编码器结构
- 下一篇:基于分光瞳的反射式共路数字全息装置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