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铈基催化剂减排烧结烟气脱硝、脱二噁英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1856.X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4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龙红明;余正伟;张洪亮;施琦;王平;春铁军;孟庆民;李安琪;高志芳;狄瞻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B01D53/72;B01J23/889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韦超峰;吴雪健 |
地址: | 24300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铈基催化剂 烧结烟气 减排 氮氧化物 减排装置 摩尔比 脱硝 烟气 催化剂 孔容 脱除 污染物 排放 治理 | ||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铈基催化剂减排烧结烟气脱硝、脱二噁英的方法,属于烧结烟气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烟气经过负载有铈基催化剂的减排装置,并向减排装置中鼓入NH3和空气,其中铈基催化剂包括Ce:Mn和Fe,其中Ce:Mn的摩尔比均为0.25~1,Fe为助剂,添加比例范围Fe:Mn的摩尔比0.25‑0.5,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80~90m‑2/g;催化剂的孔容为0.16~0.20cm‑3/g、孔径为5.0~6.0nm。本发明通过铈基催化剂对烧结烟气的污染物进行减排,提高二噁英和氮氧化物的脱除效率,可以减少烟气中二噁英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烧结烟气治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铈基催化剂减排烧结烟气脱硝、脱二噁英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钢产量的逐年上升,铁矿石烧结过程中产生的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Ds/PCDFs)污染也随之愈发严重。二噁英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作用,二噁英因其高毒性,在环境中极难降解,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具有高脂溶性,能够在大气中远距离传输而影响到区域乃至全球环境被称为“世纪之毒”。随着人类社会对二噁英危害的认识,2004年5月17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在全球正式生效,同年6月25日,我国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十次会议上审批通过了《公约》并于11月11日对中国正式生效。随后2012年6月中国颁布了《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详细规定了企业烧结烟气中颗粒物限值为20mg/m3、二氧化硫限值为200mg/m3、氮氧化物限值为300mg/m3、二噁英限值为0.5ng-TEQ/m3。而新发布的《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意见稿)中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烧结烟气中颗粒物限值为20mg/m3、二氧化硫限值为50mg/m3、氮氧化物限值为100mg/m3、二噁英限值为0.5ng-TEQ/m3,其中2+26城市自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目前国内有超过1000条铁矿石烧结工序,拥有脱二噁英设备的不到10条,因此迫切需要研究针对烧结烟气的二噁英脱除技术。
目前国内外烧结烟气氮氧化物、二噁英脱除技术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在烧结原料里添加含氨基或硫的化合物,利用硫的孤对电子与催化剂形成络合物抑制二噁英生成反应,或是利用二氧化硫、氨基团与氯离子的反应,减少氯源抑制二噁英生成,此方法效果是上虽然对PCDD有较好的抑制,但是对PCDF的抑制效果很低,且不能脱除硫化物;第二类是活性炭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的多孔吸附能力,达到吸附脱除二噁英的效果,但是活性炭法设备投资运行成本高,吸附后的活性炭如何处理也是新的难题;第三类是选择性催化脱二噁英,其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催化剂,钒钛基催化剂虽然可以达到较高的二噁英脱除率,但是价格高昂;催化剂窗口温度不合理,烧结烟气需要再加热至300-450℃左右进行脱二噁英,而此温度会发生二噁英的再次生成;反应后的催化剂含有的V2O5为剧毒物质,对环境和生物有严重污染,如何处理也是新的问题。近年来,铈因为其出色的储氧、释放氧能力,优秀的氧化还原性,被用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催化的研究中,且铈是稀有元素中丰富度最高的一种元素,价格很低。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适用于铁矿石烧结烟气脱二噁英的催化剂,为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经检索,发明创造的名称为:烟气SCO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1310465375.0,申请日:2013.09.30),其通过浸渍法将硝酸铁、二氧化铈(0.1-0.5%)、钛白粉(质量含量80-90%)、三氧化钨(2-10%)混合后与成型剂混炼陈腐制煅烧得,其中煅烧温度为从室温到650-750℃煅烧时间24-72小时。该申请案不足之处在于:需使用价格高昂的钛白粉(2万/吨)与三氧化钨(15万/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18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甲醛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环己酮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