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渣气淬微珠余热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3174.2 | 申请日: | 2018-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马宗瑜;刘春美;郭利亚;杨栋;杨朋;樊学红;胡丽丽;韩玉杰;唐玉婷;马怡琳;冯铁恒;郑晓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金沙燃烧热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F27D17/00;C03C13/06;F01K25/14;F01K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淬 余热锅炉 高炉渣 微珠 渣粒 余热回收装置 回转式 凝固器 高炉 余热回收系统 造粒系统 固液 气液 布袋除尘器 多管除尘器 分离系统 高温液态 节能减排 尾部顶端 运转系统 高品质 引风机 钢厂 下端 渣棉 成型 冷却 烟囱 余热 流出 回收 改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炉渣气淬微珠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气淬造粒系统和余热回收系统;所述的气淬造粒系统包括高炉、用于将高炉里流出的高温液态高炉渣气淬成微珠的气淬装置、与高炉和气淬装置均相连的用于对微珠进行成型和冷却的回转式渣粒凝固器,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固液余热锅炉和气液余热锅炉;所述的回转式渣粒凝固器的尾部顶端通过多管除尘器与气液余热锅炉相连,气液余热锅炉的底部通过布袋除尘器和引风机与烟囱相连通;所述的回转式渣粒凝固器的尾部下端通过渣棉分离系统和渣粒运转系统与固液余热锅炉的顶部相连。本发明所公开的这种专用于高炉渣的余热回收装置,改造方便,可以大幅回收钢厂的高品质余热,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渣气余热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炉渣气淬微珠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中国钢铁产量已连续16年保持世界第一,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同时伴随我国高炉冶炼的生产,排出的含丰富热能的高炉渣数量也是巨大的,从节能与环保以及提高钢铁厂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对高炉渣的热量进行回收和高炉渣的资源化利用是十分必要的。高炉渣的出炉温度一般在1400~1550℃之间。每吨渣含(1260~1880)×103kJ的显热,相当于60kg标准煤的热值。每生产1吨生铁要副产0.3吨炉渣和0.13吨钢渣。以目前我国的钢铁产量6.83亿吨进行计算,可产生2.9亿吨以上的高炉渣和转炉渣,其显热量相当于1740万吨标准煤。尽管并非可以全部回收炉渣的热能,但若能部分回收利用,其节能效益也是显著的,非常具有市场开发潜力。就目前大量应用水淬技术的情况来看,这部分高温热源显然是被浪费了。该高温热源就温度品质来说,完全符合高品位能源的要求,如果能回收这部分热量使其得以重新利用,就可以为社会和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开展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不仅是钢铁企业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且也符合国家钢铁工业的政策要求。在我国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积极研发和推广使用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加强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在节能减排方面提出以下几个重要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18%,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低于580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量低于4.0立方米,吨钢二氧化硫排放下降39%,吨钢化学需氧量下降7%,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7%以上。在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方面重点提到了高炉渣、钢渣等显热回收利用技术、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和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技术等。
目前我国常见的处理高炉渣的方法有干渣坑冷却法和水冲渣法。干渣坑冷却法将熔融的高炉渣倒入干渣坑空冷,凝固后水冷。此法污染地下水源,降温时放出大量水蒸气,同时释放大量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气体,腐蚀建筑、破坏设备和恶化工作环境,一般只在事故处理时使用该法。我国90%的高炉渣都采用水冲渣法处理,得到的水渣用于生产水泥、渣砖、矿渣微粉和隔热填料。水淬缺点:热能品位损失大、耗水量大及有害气体难以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高炉渣气淬微珠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金沙燃烧热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唐山金沙燃烧热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31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