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速车用耐磨轮胎胎面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3624.8 | 申请日: | 2018-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1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孙祎;许玉;吴庆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巨能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06 | 分类号: | C08L9/06;C08L9/00;C08L7/00;C08K13/02;C08K3/22;C08K5/09;C08K5/098;C08J9/04 |
代理公司: | 浙江专橙律师事务所 33313 | 代理人: | 邢万里 |
地址: | 224006 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速 耐磨 轮胎 胎面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速车用耐磨轮胎胎面胶,属于车用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研制的产品是由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天然橡胶,防老剂,促进剂,偶联剂,微孔发泡剂,丙烯酸锌,氧化锌,硬脂酸,硫化剂,填料组成,先将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天然橡胶、防老剂、偶联剂、丙烯酸锌、氧化锌、硬脂酸和微孔发泡剂加入密炼机混炼,再加入填料,继续混炼后,再加入促进剂和硫化剂,加热混炼后,压片,冷却,再经热压硫化,出料,得硫化胶;将硫化胶蒸压处理后,趁热出料,保温发泡,冷却,即得低速车用耐磨轮胎胎面胶。本发明技术方案制备的低速车用耐磨轮胎胎面胶具有耐磨性能优异的特点,在车用高分子材料技术行业的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速车用耐磨轮胎胎面胶,属于车用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轮胎的质量水平与整体配方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其中,胎面胶的性能不仅与轮胎的耐磨性有直接关系,对轮胎的整体性能也起着关键作用。随着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性能轮胎。先后出现了所谓的安全轮胎、节能轮胎、高性能轮胎、冬季轮胎、全天候轮胎或者全季节轮胎以及环境轮胎等各种新型轮胎。轮胎胎面胶位于轮胎的最外层,具有承受载荷、驱动制动、缓冲减震等诸多功能,是汽车部件中唯一与路面直接接触的部分,因此,它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性等密切相关。绿色运动的广泛开展使人们对节油效益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轮胎性能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滚动损失,抗湿滑性和耐磨性等3个方面,特别是耐磨性,这3种性能也被称为汽车轮胎的三大行驶性能。传统胎面胶主要有顺丁橡胶(BR)、天然橡胶(NR)和丁苯橡胶(SBR),其中BR的滚动损小,但湿抓着性很差;SBR的湿抓着性较好,但滚动阻力大;而NR的性能介于两者间。胎面的耐磨性能是评价成品轮胎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取决于轮胎胎面胶的物理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轮胎气压等,而影响胎面胶性能最关键的因素是胎面胶配方和混炼工艺。
使用传统胎面胶的胎面与路面上的粗糙物不断切割、摩擦,导致胎面接触点被切割、拉断成微小的颗粒而脱落,易形成磨耗。胎面在路面上反复运动的过程中受周期性的压缩、剪切、拉伸等变形作用而产生疲劳,逐渐产生微裂纹进而易造成微观剥落。疲劳磨耗随着胎面胶拉伸强度的降低而增大,胎面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而产生凹凸不平并发生形变,进而被撕裂破坏,易出现成卷脱落的现象。
因此,如何改善传统轮胎胎面胶耐磨性能不足的缺点,以获取更高综合性能的
提高,是其推广与应用,满足工业生产需求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轮胎胎面胶耐磨性能不足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低速车用耐磨轮胎胎面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速车用耐磨轮胎胎面胶,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60~80份丁苯橡胶,10~20份顺丁橡胶,10~20份天然橡胶,2~3份防老剂,1~4份促进剂,3~6份偶联剂,8~10份微孔发泡剂,8~10份丙烯酸锌,2~5份氧化锌,1~4份硬脂酸,2~7份硫化剂,10~15份填料;
所述低速车用耐磨轮胎胎面胶的制备过程为:
(1)按原料组成称量各组分;
(2)先将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天然橡胶、防老剂、偶联剂、丙烯酸锌、氧化锌、硬脂酸和微孔发泡剂加入密炼机混炼,再加入填料,继续混炼后,再加入促进剂和硫化剂,加热混炼后,压片,冷却,再经热压硫化,出料,得硫化胶;
(3)将硫化胶蒸压处理后,趁热出料,保温发泡,冷却,即得低速车用耐磨轮胎胎面胶。
所述防老剂为防老剂RD与防老剂4020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促进剂为促进剂TMTD、促进剂M或促进剂ZDMC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巨能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巨能橡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36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