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馈电信号形成方法及其相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4972.7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1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关喜;娄延年;陈鹏;赵建平;马霓;吴旺军;刘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W16/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20012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馈电 信号 形成 方法 及其 相关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馈电信号形成方法,用于当频率色散移相器处于不同角度时,输出不同个数的馈电信号,且每个馈电信号的内部相位差不同。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获取输入信号;当所述频率色散移相器的移相度数为第一角度时,形成X个馈电信号,所述X个馈电信号中每个馈电信号的内部相位差不同;当所述频率色散移相器的移相度数为与所述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时,形成Y个馈电信号,所述Y个馈电信号中每个馈电信号的内部相位差不同,且所述X个馈电信号中每个馈电信号的内部相位差与所述Y个馈电信号中每个馈电信号的内部相位差不同,所述X和所述Y为不同的正整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一种涉及馈电信号形成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领域,面临着高速度和大容量方面的挑战,信号的强度和覆盖范围是衡量信号好坏的重要指标,空分多址(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技术可以通过标记不同方位相同频率的天线波束来进行频率的复用,以提高信号的强度,而信号覆盖范围的提高则需要多波束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射。
同一阵列天线可能工作在单频段也可能工作在多频段,当天线工作在多频段时,每个频段内形成的波束个数是一样的,而在同一阵列里,天线间距的物理长度是固定的,不同的频点对应不同电磁波波长不同,而物理长度与天线所传输电磁波波长之比为电长度,因此不同的频点的电长度也是不同的,从而不同频段对应的电长度也不同。同时,当两个频段相距较远时,相同的物理长度对于两个频段来说会呈现相差较大的电长度,虽然波束个数依然相同,但波束的宽度和指向都会随着电尺寸的巨大变化而产生很大差别。
可见,当不同频段的波束共用同一阵列天线时,由于不同频段的电长度不同,导致不同频段发射波束的宽度和指向均不同,在某些频段可能会存在波束覆盖不全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馈电信号形成方法,用于当频率色散移相器处于不同角度时,输出个数不同的馈电信号,且每个馈电信号的内部相位差不同。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频率色散移相器FDPS、至少两个输入端口和至少两个目标输出端口;
所述至少两个FDPS中每个FDPS的第一接口与所述至少两个输入端口中对应的输入端口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每个FDPS在目标频点对应相同的目标移相度数;
所述至少两个输入端口的第二接口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输出端口的第一接口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输出端口的第二接口和所述至少两个频率色散移相器FDPS的第二接口用于对天线阵馈电。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此波束形成装置,可以实现个数不同的馈电信号的输出,从而使得当天线阵处于不同频段时,输出波束的个数和指向均不同。
基于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波束形成装置用于形成2波束和3波束,且输入信号为模拟信号时,所述波束形成装置还包括:不等功分180度电桥、等功分180度电桥、90度电桥以及第一频率色散移相器FDPS;
所述至少两个输入端口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三输入端口;
所述至少两个FDPS中每个FDPS的第一接口与所述至少两个输入端口中对应的输入端口的第一接口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输入端口的第一接口通过所述不等功分180度电桥和第一FDPS与第二FDPS的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输入端口的第一接口通过所述90度电桥、所述不等功分180度电桥和所述等功分180度电桥与第三FDPS的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第三输入端口的第一接口通过所述90度电桥和所述等功分180度电桥与第四FDPS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FDPS、所述第三FDPS和所述第四FDPS属于所述至少两个FDP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49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