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铁油泥的无公害回收处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5157.2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1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谭辉;周云鹏;张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缘友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11B13/00;B22F9/24;C02F101/20;C02F101/32 |
代理公司: | 鞍山顺程商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6 | 代理人: | 张浩 |
地址: | 11404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铁 油泥 铁粉 轧制 回收处理 减压蒸馏 萃取剂 含油 无公害 磁性过滤器 无公害处理 资源化利用 产业政策 干燥装置 技术基础 绿色环保 生态循环 使用性能 系统结构 循环回用 有效循环 微细 反应釜 分离机 过滤机 铁元素 蒸馏釜 萃取釜 油品 废弃物 丢弃 回收 | ||
1.一种含铁油泥的无公害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减压蒸馏法回收轧制油和萃取剂循环回用,分离出的铁粉中完全不含油,其具体步骤如下:
1)将含铁油泥与萃取剂在萃取釜中混合,使轧制油完全溶解于萃取剂中,形成上部的密度小于1克/毫升的低密度混合物和底部的密度高于1克/毫升的高密度混合物两部分;
2)所述低密度混合物经泵打入反应釜中,反应釜中加入过饱和有机酸,在1.5~2个大气压下,反应温度130~150度,反应时间4~6小时,所述有机酸与所述低密度混合物中的铁皂反应生成脂肪酸和铁,再加入适量有机醇中和过量的有机酸,生成的脂肪酸进入油脂中,所述铁分离出来后是粒度10μm~500μm的粗铁粉;
3)将步骤2)中剩余物送入蒸馏釜中做减压蒸馏,最终分离出萃取剂和轧制油两部分;
4)所述高密度混合物经板框过滤机分成滤液和滤渣两部分,其中滤液部分在蒸馏釜中再做一次减压蒸馏分离出水,当剩余滤液含水率小于1%时,由离心式分离机进一步分离出水和固相产物,所述固相产物经双锥干燥器干燥处理得粒度在6μm ~100μm的微米级细铁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铁油泥的无公害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度10μm ~500μm的粗铁粉经干燥和研磨后,成6μm ~100μm的微米级细铁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铁油泥的无公害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度6μm ~100μm的微米级细铁粉经分级机处理,得到粒度20nm~ 100 nm的纳米级铁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铁油泥的无公害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级机选出的粒度大于100nm的铁粉经微粉加工设备旁路加工后重新分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铁油泥的无公害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粉加工设备是超细磨粉机、微粉磨、雷蒙磨或高压磨中的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铁油泥的无公害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剂为苯、甲苯、二甲苯、四氯化碳、二氯甲烷、煤油、直馏汽油、乙醚、异丙醚、乙烷、环乙烷、乙酸乙酯、异丙醇、正丁醇中的一种或任两种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铁油泥的无公害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为甲酸、乙酸、油酸、羧酸或苯磺酸中的任一种或任二种以上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铁油泥的无公害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醇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乙二醇、丙三醇或环己醇中的任一种。
9.一种含铁油泥的无公害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萃取釜、过滤机、分离机、反应釜、蒸馏釜和干燥装置,所述萃取釜分别与所述反应釜和所述过滤机通过工艺管线相连接;所述反应釜输出连接所述第一分离机,第一分离机的液体出口连接第一蒸馏釜,所述第一分离机的固体出口连接第一干燥装置,所述第一干燥装置的出口连接粗铁粉仓;所述第一蒸馏釜的气体出口连接有萃取剂贮罐,所述蒸馏釜的底部出口连接轧制油贮罐;所述过滤机的液体出口连接第二蒸馏釜,所述第二蒸馏釜的气体出口放散,所述第二蒸馏釜的底流连接第二分离机,所述第二分离机的固体出口连接第二干燥装置,所述第二干燥装置的出口连接细铁粉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铁油泥的无公害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铁粉仓通过分级机与超细铁粉仓相连;所述细铁粉仓与分级机之间设有旁路的超细磨粉机、微粉磨、雷蒙磨或高压磨中的任一种微粉加工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缘友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鞍山缘友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51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