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口的告警方法、装置、网络管理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5310.1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76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冯林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文红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口 告警 方法 装置 网络 管理 系统 计算机 可读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口的告警方法、装置、网络管理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涉及网络设备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监测到目标接口发生DOWN事件之后,确定目标接口的连接属性;基于连接属性判断闪断分析规则中是否存在与目标接口相匹配的闪断分析操作,其中,闪断分析规则中包括:接口的连接属性和闪断分析操作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存在相匹配的闪断分析操作,则按照相匹配的闪断分析操作对目标接口进行闪断分析,并基于闪断分析结果确定是否生成接口闪断告警信号,本申请缓解了由于现有的闪断告警技术中针对每个接口均采用相同的闪断告警方式导致的无法根据不同接口的不同连接属性做出不同告警反应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口的告警方法、装置、网络管理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接口是网络中设备与设备互联的资源。例如,可以通过接口的相连将一个设备和另外一个设备连接在一起,使得它们相互协调工作,其中,一个设备的接口与另外一个设备的接口之间的形成的数据传输的通道可以称为链路,稳定不变的链路能够为生产提供稳定的服务。链路的稳定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接口的稳定性,所以接口是网络管理系统(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简称NMS)中必须监控的资源,其中,接口DOWN事件(也即,接口不工作事件)和接口UP事件(也即,接口工作事件)在网络管理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其中,当接口DOWN事件发生时,表明接口处于DOWN状态;当接口UP事件发生时,则表明接口处于UP状态。当接口的状态频繁的由UP状态切换到DOWN状态,又从DOWN状态切换到UP状态时,称之为接口闪断。接口闪断会降低链路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数据的传输。因此,需要对接口进行闪断分析,并进行闪断告警,以保证链路的稳定性。
在现有的闪断告警技术中,将成对告警中DOWN和UP之间的时间间隔、DOWN和DOWN之间的时间间隔做成时间窗,其中,成对告警是指接口由DOWN状态切换至UP状态,再由UP状态切换至DOWN状态。当DOWN-UP-DOWN这样的成对告警切换符合时间窗时,生成闪断告警。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将上述接口的闪断分析策略纳入到闪断系统分析中,通过对接口状态的监控来发现接口的闪断事件,并产生闪断告警供网管人员进行分析,从而推动维护接口的闪断。但是,上述闪断告警技术不能根据不同接口的连接属性做出不同的反应。现有的互联网络中包括大量的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中又包括大量的接口,所以,如果对每个接口都按照上述闪断告警技术来进行分析,在浪费大量的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管理系统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口的告警方法、装置、网络管理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以缓解了由于现有的闪断告警技术中针对每个接口均采用相同的闪断告警方式导致的无法根据不同接口的不同连接属性做出不同告警反应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的告警方法,包括:在监测到目标接口发生DOWN事件之后,确定所述目标接口的连接属性,所述连接属性是根据所述目标接口所连接的对端设备的类型确定的;基于所述连接属性判断所述闪断分析规则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接口相匹配的闪断分析操作,其中,所述闪断分析规则中包括:接口的连接属性和闪断分析操作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包含所述相匹配的闪断分析操作,则按照所述相匹配的闪断分析操作对所述目标接口进行闪断分析,并基于闪断分析结果确定是否生成接口闪断告警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闪断分析操作中包括闪断分析阈值,所述闪断分析阈值包括:接口的闪断告警阈值和/或闪断分析时间窗;所述闪断分析时间窗用于确定接口发生闪断的次数,所述闪断告警阈值用于根据接口发生闪断的次数确定是否进行闪断告警。
进一步地,按照所述相匹配的闪断分析操作对所述目标接口进行闪断分析包括:按照所述相匹配的闪断分析操作中的目标闪断告警阈值和目标闪断分析时间窗,对所述目标接口进行闪断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53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