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6301.4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6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徐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H05B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51813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面板 加热系统 控制芯片 显示区域 闭合 阈值时 断开 输出控制指令 温度传感器 导线串联 低温环境 短路连接 控制指令 液晶分子 电流源 短路 变差 加热 串联 输出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系统及方法,所述加热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芯片、电流源以及至少四条端子;当所述显示面板的温度低于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芯片通过输出控制指令断开部分所述端子,使所述加热系统与位于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区域的导线串联连接;当所述显示面板的温度高于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芯片通过输出所述控制指令闭合部分所述端子,使所述加热系统与位于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区域的导线短路连接;本发明通过闭合/断开部分所述端子,与显示区域内的导线短路/串联,良好的解决了显示面板在低温环境下液晶分子性能变差的问题,并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手机以及公共信息的显示,其画面质量是这些产品成功的重要条件,而决定画面质量的众多参数里,液晶显示亮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标准。
液晶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夹在两者之间的液晶材料,液晶本身不发光,需要通过调节背光的亮度进而实现画面显示。然而传统的使用液晶技术的低温多晶硅液晶显示器,其液晶受低温影响经常出现在低温环境中画面和光学特性不佳的情况;在低温状态下,液晶显示面板将呈现出亮度、对比度、色域等方面与常温时有明显差异的显示状态,影响了显示画面的质量,使得用户体验明显降低。
现有技术中,为了改善低温环境下液晶分子相应的性能,通过采用对液晶面板进行加热的方式;而采加热的方式通常为在液晶面板表面设置一层加热膜,这种加热膜可以放在背光膜片中也有放在液晶面板表面,但是此种设置降低了液晶面板的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以解决现有显示面板在保证液晶分子性能前提下降低了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系统,其中,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芯片、电流源以及至少四个端子;
当所述显示面板的温度低于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芯片通过输出控制指令断开部分所述端子,使所述加热系统与位于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区域的导线串联连接;当所述显示面板的温度高于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芯片通过输出所述控制指令闭合部分所述端子,使所述加热系统与位于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区域的导线短路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加热系统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以及第四端子;
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并联连接,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端子与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端子、所述第四端子与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为相互独立的输出端。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当所述显示面板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芯片通过输出所述控制指令断开一所述第一端子或所述第二端子,使所述加热系统与位于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区域的导线串联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控制芯片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所传递的温度信号控制所述电流源输出的第一电流值的大小;
当所述显示面板的温度低于第二阈值时,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电流源增大所述第一电流值;当所述显示面板的温度高于第二阈值时,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电流源减小所述第一电流值。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加热系统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用于接收所述控制芯片的所述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断开或闭合部分所述端子。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方法,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芯片电流源以及至少四个端子,所述加热方法包括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63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源混合类型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下一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