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干封阀关闭性能测试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6552.2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8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黄葆华;韦鹏;梁净;叶小灿;赵永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葆华;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L7/18;G01D21/02;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6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压差 引流装置 水平度检测装置 胸腔引流装置 旋转缓冲装置 角度微调装置 性能测试设备 阀关闭 水平度 底座 测试技术领域 警报器 水平状态 丝杆螺母 缓冲 放平 晃动 警报 震动 检测 配合 | ||
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干封阀关闭性能测试设备,涉及胸腔引流装置的测试技术领域。供试引流装置和水压差计的下部安装有底座,底座的上部安装有旋转缓冲装置、水平度检测装置和角度微调装置,旋转缓冲装置的上部连接供试引流装置。旋转缓冲装置能够为供试引流装置提供缓冲,避免供试引流装置受到震动时内部液体出现剧烈的晃动。水平度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水压差计整体的水平度,当水压差计倾斜到一定程度时,水平度检测装置能够通过警报器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水压差计未放平。角度微调装置能够在水压差计未放平时通过丝杆螺母的配合对水压差计的水平度进行调节,从而使水压差计快速达到水平状态,提高测试结果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胸腔引流装置的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干封阀关闭性能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胸、胸腔积液及手术后需要进行闭式引流的患者。手术后进行胸腔引流的患者胸腔内的残气、积液“单向引流”、并能对引流液准确计量是临床引流最基本的要求。干封阀式胸腔引流装置的特点是采用单向“干封阀”,实现对残气、积液的单向引流。
现有的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的干封阀关闭性能测试设备结构配置相对不合理,不能够精确测试出胸腔引流操作时的液体压力,同时,供试引流装置在受到震动时内部液体出现剧烈的晃动,这对测试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水压差计是否处于水平状态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精确度,且不具备水平度调节机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干封阀关闭性能测试设备,测试精确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干封阀关闭性能测试设备,包括供试引流装置和水压差计,供试引流装置的上部连接引流接口,引流接口连接三通,三通的第一端口内部与引流接口的内部连通,三通的第二端口连接吸引源,三通的第三端口与外界连通;供压管的一端与供试引流装置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水压差计连接,水压差计的一端封口并与供压管连接,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供试引流装置和水压差计的下部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部安装有旋转缓冲装置,所述旋转缓冲装置的上部连接供试引流装置;所述旋转缓冲装置包括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下支撑杆的下端与底座连接,上支撑杆的上端与供试引流装置连接,上支撑杆的下端与下支撑杆的上端铰接,底座的上部连接有两个弹簧,两个弹簧分别位于下支撑杆的两侧,弹簧的下端与底座连接,弹簧的上端连接供试引流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干封阀关闭性能测试设备的所述底座的上部还安装有水平度检测装置,所述水平度检测装置的上部与水压差计连接;所述水平度检测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导电球、电源、警报器和导电环,警报器和导电环均与底座连接,水压差计的底部连接导线,导线的下端连接导电球,导电球位于导电环的中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干封阀关闭性能测试设备的底座的上部还安装有角度微调装置,所述角度微调装置的上部与水压差计连接;所述角度微调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正向丝杆和反向丝杆,第一旋转杆的上端和正向丝杆的上端均与水压差计的底部连接,其中正向丝杆与水压差计铰接,反向丝杆的下端和第二旋转杆的下端均与底座连接,其中反向丝杆与底座铰接;第一旋转杆的下端与第二旋转杆的上端铰接;反向丝杆上螺纹连接有反向螺母,正向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正向螺母,反向螺母和正向螺母之间通过固定柱连接;转动固定柱同时带动正向螺母和反向螺母旋转,从而使正向丝杆和反向丝杆同时向外推出或者同时向内收缩,从而调节水压差计的角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葆华;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未经黄葆华;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65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呼吸阀实时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琴键开关寿命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