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电缆印字带回收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6613.5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6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贺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晶晶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利泽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2 | 代理人: | 林兵 |
地址: | 719206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字带 入料装置 空气压缩机 下压气缸 回收设备 加热压板 光电缆 打包 连通 时间周期性 四棱台结构 车间环境 废料回收 进气通道 自动报警 活塞杆 入气口 中空 底座 顶面 内壁 加热 叠加 取出 美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电缆印字带回收设备,包括入料装置(1)、箱体(2),所述入料装置(1)为中空四棱台结构,底部与箱体(2)顶部连通,所述箱体(2)内部顶面固定设有下压气缸(3)、空气压缩机(6),所述空气压缩机(6)与下压气缸(3)的底座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6)的入气口设置在箱体(2)内入料装置(1)下方;所述下压气缸(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加热压板(4),加热压板(4)靠近入料装置(1)的一端与箱体(2)内壁之间留有供印字带落入的空隙。本发明可以根据设定时间周期性加热打包印字带,累计叠加到一定量时自动报警,取出打包好的印字带,同时可以美化车间环境,废料回收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字带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电缆印字带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光电缆印字带因轻、薄、细特点使用后不能有效堆积回收箱内,造成设备周围印字带成堆影响车间周围整体环境;增加生产人员工作量,需要整理现场和环境清理;与其他垃圾混杂难区分,工业垃圾扩散性广影响周边环境。
而在现有技术中的光电缆印字带回收装置,大多不能有效的压缩印字带,并且在回收满了后不能自动提醒,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光电缆印字带回收设备,以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电缆印字带回收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电缆印字带回收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电缆印字带回收设备,包括入料装置1、箱体2,所述入料装置1为中空四棱台结构,底部与箱体2顶部连通,所述箱体2内部顶面固定设有下压气缸3、空气压缩机6,所述空气压缩机6与下压气缸3的底座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6的入气口设置在箱体2内入料装置1下方;所述下压气缸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加热压板4,加热压板4靠近入料装置1的一端与箱体2内壁之间留有供印字带落入的空隙,所述箱体2外固定设置有可以调节加热压板4温度的温控装置41,温控装置41与加热压板4电连接;所述箱体2外固定设置有当箱体2内印字带过量时发出警报的报警装置5。
所述入料装置1内可转动连接有两个旋转压轮11。
所述设置在入料装置1内的两个旋转压轮11中的第一旋转压轮111一端与入料装置1内壁可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入料装置1设有第一齿轮112、皮带轮113,皮带轮113与设置在箱体2外的电机21传动连接;所述设置在入料装置1内的两个旋转压轮11中的第二旋转压轮114一端与入料装置1内壁可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入料装置1设有第二齿轮115;所述第一齿轮112与第二齿轮115啮合。
进一步的,温控装置41由温度测试仪411、加热棒412、温控传感器413组成;所述加热棒412与加热压板4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棒412与温控传感器413电连接,所述温度测试仪411监测加热压板4的温度,与温控传感器413电连接。
报警装置5由激光位移传感器51、警报器52、MCU芯片53组成;激光位移传感器51与MCU芯片53电连接,MCU芯片53与警报器52电连接。
箱体2侧面设有箱门22,箱门22一端与箱体2卡接,另一端与箱体2铰接。
所述空气压缩机6与下压气缸3的底座连通的进气通道上设有压力测试仪7。
箱体2外部设有PLC控制器8,PLC控制器8与压力测试仪7、空气压缩机6电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可以根据设定时间周期性加热打包印字带,累计叠加到一定量时自动报警,取出打包好的印字带,同时可以美化车间环境,废料回收方便,后期垃圾处理分类容易,效率高,降低了人力、时间、材料、维护等管理的难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晶晶,未经贺晶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66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