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联网无线感知层网络中的快速浸透算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6669.0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27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网;李克勤;强华;邓凌云;赵庭兵;李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W4/06 | 分类号: | H04W4/06;H04W68/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郑娴雅 |
地址: | 40152***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网 无线 感知 网络 中的 快速 浸透 算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无线感知层网络中的快速浸透算法,包括如下步骤:集中器向各个终端子节点发出一条广播命令,被唤醒的终端子节点醒来后保存指令内容及父节点ID号并向外转发一次广播命令,然后进入睡眠状态;接收到广播命令的终端子节点,如果已向外发出过一次广播命令,则进入睡眠状态;如果没有向外发出过广播命令,则需向外发出一次广播命令,然后进入睡眠状态;判断是否所有的终端子节点均处于睡眠状态,如果已全部处于睡眠状态,则说明所有终端子节点都已经接收到集中器下发的命令。本发明的物联网无线感知层网络中的快速浸透算法使集中器下发的遍历指令快速、准确地传送到所辖各个终端。从而不再受房型、结构、高度及封闭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节点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联网无线感知层网络中的快速浸透算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兴起的物联网技术中,由于无线感知层网络中各子节点的低功耗要求,使得子节点均需采用“睡眠-唤醒”机制工作,这直接导致子节点间多级中继功能难以实现,于是,每当集中器需要遍历所有感知层终端时,集中器与每一个子节点进行连接;由于各终端所处的房型,结构、高度等环境十分复杂,条件各异,导致成功率往往不高,集中器下发的遍历指令难以快速、准确地传送到所辖各个终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物联网无线感知层网络中的快速浸透算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联网无线感知层网络中的快速浸透算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集中器与其连接的终端子节点建立无线连接,集中器向其连接的终端子节点发出唤醒指令,被唤醒的终端子节点保存指令内容及父节点ID号并向外转发一次广播命令后进入睡眠状态;被唤醒的终端子节点必须向外发出一次广播命令且只能发出一次广播命令,将指令内容传送出去;
S2,接收到广播命令的终端子节点,如果已经向外发出过一次广播命令,则进入睡眠状态;如果没有向外发出过广播命令,则必须向外发出一次广播命令,并将指令内容传送出去,然后进入睡眠状态;
S3,判断是否所有的终端子节点均进入睡眠状态,如果全部进入睡眠状态,则说明所有终端子节点都已经接收到集中器下发的命令,则执行步骤S4,否则返回步骤S2;
S4,所有收到广播命令的终端子节点通过各自唯一的父节点将处理结果回传给集中器。
本发明的物联网无线感知层网络中的快速浸透算法使集中器下发的遍历指令快速、准确地传送到所辖各个终端(只要感知层节点中无孤立节点。即周边没有一个可通信节点的节点称为孤立节点)。从而不再受房型、结构、高度及封闭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2和S3可以为:
S2,接收到广播命令的终端子节点,如果已经向外转发过一次广播命令,则进入睡眠状态;如果没有向外发出过广播命令,则部分或全部的终端子节点向外发出一次广播命令,将并将指令内容传送出去;
S3,判断是否所有的终端子节点均进入睡眠状态,如果全部处于睡眠状态,则执行步骤S4,否则返回步骤S2。
可以部分或全部的终端子节点向外发出广播呼叫,在尽量降低功耗的前提下保证唤醒所有节点。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广播命令为无目标的广播命令。保证唤醒所有的终端子节点。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一次唤醒过程中,每一个终端子节点能且只能向外发出过一次广播呼叫。只能向外发出一次广播呼叫,防止造成节点间“自激”。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广播命令包括一次广播唤醒呼叫和同时发出的一条众节点均需执行的广播指令,被唤醒的终端子节点醒来后保存指令内容及父节点ID号并向外转发一次以本节点ID号作为主叫的广播命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未经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66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