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入户式串户排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7554.3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1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仕楷;郑建柏;何浩川;陈德心;陈惠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4B3/5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查装置 入户式 用户电表 载波信号 载波主机 电力线 发送 接收用户 结果呈现 频率信号 不断电 断点 火线 排查 主机 出线 门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入户式串户排查装置,包括:载波主机、用户电表和载波从机;所述载波主机与所述用户电表的火线出线相连接以将生成的载波信号发送至电力线;所述载波从机设置在用户门口以接收用户家中电力线断点处散逸的载波信号并识别出载波主机所发送的特定频率信号。本发明一种非入户式串户排查装置再进行串户排查时,无需入户,操作简单,在不断电的前提下结果呈现明晰且准确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线路排查装置,特别是一种非入户式串户排查装置,属于电力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公司经常遇到电表串户问题:住户A、住户B、住户C……在缴纳电费时,A缴纳的为B户电表费用,B缴纳的为C户电表费用,C缴纳的A户电表费用…..,由于在供电服务过程中,工程实施过程监管不严,导致电能表串户问题频频发生。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维权意识的提高,电能表串户的问题愈发突出,各地不断有住户投诉或者质疑电能表串户错接,因此电能表串户检测的研究成为电力应用的新热点。为了进一步规范电能表装接管理,充分发挥专业协同,有效降低客户投诉,不断提升计量优质服务水平,防止“电能表串户”导致客户交错电费,全国各地各供电公司也是多措并举,向“电能表串户”出招。一是加强装表前的户线核对工作,防止户线串户,同时明确开发商或施工单位户线核对责任,要求开发商或施工单位对每个用户的进户线进行全面核对,并作好记录;二是装表后进行“入户核对”检查,防止户表串户,要求装表人员在装表完成后应按照“每户必查、逐户核对”的原则,进行“入户核对”检查;三是加强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档案核查,防止档案串户,营业、计量专业要做好协同配合,确保客户档案,装表工单、电能表设备号与现场情况“一一对应”;四是在客户初次交费时提醒客户核对自家的电能表号、表后开关、户名、进户线是否正常,如有不正确或疑似串户情况,应及时联系物业、小区开发商或供电公司,以便及时上门处理;五是制定串户排查计划,对有反映过串户的小区(或台区)的开展全面排查工作。但是由于排查手段有限,因此排查效率低下,可谓收效甚微。
最初的串户排查手段包括拉闸断电、入户排查等方式。拉闸断电的方式简单直接,但是不易被业主接受,实际操作中容易遭到投诉。为了满足电力公司串户排查的需求,国内多家公司研发出串户排查的产品,但是排查方式多以入户排查的方式为主,主要是利用电力线通信的方案,仅在电力线一端注入高低电平另一端检测电平变化,或线路投切电容等改变线路物理参数,然后测量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参数进行联合判断,判断结论置信度不高;另外这些方案没有考虑信号馈入线路时信号本身也会通过电网流入其他用户回路,从而影响检测结果正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无需入户,操作简单,在不断电的前提下结果呈现明晰且准确性高的非入户式串户排查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入户式串户排查装置,包括:载波主机、用户电表和载波从机;所述载波主机与所述用户电表的火线出线相连接以将生成的载波信号发送至电力线;所述载波从机设置在用户门口以接收用户家中电力线断点处散逸的载波信号并识别出载波主机所发送的特定频率信号。
优选的,所述载波主机包括相连的载波主机本体和信号输出钳;所述载波主机本体用于生成的载波信号;所述信号输出钳与用户电表的火线出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载波主机包括若干信号输出钳;每个信号输出钳与一个用户电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载波主机和载波从机之间的信号收发设置有固定的通信频段及规约以供载波从机识别载波主机所发送的特定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75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