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养生调味品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7970.3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1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高自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自胜 |
主分类号: | A23L27/00 | 分类号: | A23L27/00;A23L27/10;A23L27/14;A23L33/10;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董宝锞 |
地址: | 273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味品 养生 亚健康状态 黑木耳 金银花 调理脾胃 免疫功能 食物风味 白茅根 大茴香 小茴香 重量份 调味 山药 陈皮 肉桂 益气 食用 体力 健身 预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养生调味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大茴香60‑100份、小茴香40‑80份、肉桂40‑80份、白茅根160‑240份、金银花80‑120份、陈皮80‑120份、黑木耳160‑240份和山药160‑240份。该调味品不仅可以起到与传统调味品相似的作用即调整食物风味,同时具有调理脾胃,益气健身的效果,长期食用可以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功能,预防亚健康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调味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天然养生调味品。
背景技术
2009年1-12月全国调味品行业累计销售产值(当年价格)131798566.00千元,约1.3千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47%。《2011中国调味品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1-11月我国调味品行业累计利润总额8305696.00千元,约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8%。2009年1-10月,我国味精产量2059527.18吨,约20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45%。由此可见,调味品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我国大量使用的调味品味精、鸡精在安全性上存在较大争议,一般仅具有调味功能,而营养价值较低。同时,调研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人群对于味精和鸡精的副作用有一定认识。政府、专家均建议孕妇、婴幼儿避免食用味精。然而,目前市场上未出现适用面广的天然养生调味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调整风味、调理脾胃、益气健身效果的天然养生调味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天然养生调味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大茴香60-100份、小茴香40-80份、肉桂40-80份、白茅根160-240份、金银花80-120份、牡蛎肉80-120份、黑木耳160-240份和山药160-240份。
进一步地,所述天然养生调味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大茴香70-90份、小茴香50-70份、肉桂50-70份、白茅根180-220份、金银花90-110份、陈皮90-110份、黑木耳180-220份和山药190-220份。
进一步地,所述天然养生调味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大茴香80份、小茴香60份、肉桂60份、白茅根200份、金银花100份、陈皮100份、黑木耳200份、山药20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天然养生调味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大茴香、小茴香和肉桂,混合并提取挥发油,得挥发油、料渣和水液;
(2)将料渣及水液与肉桂、白茅根、金银花、陈皮和山药混合,加水煎煮,过滤,滤液浓缩、干燥,得浸膏粉;
(3)将黑木耳干燥、粉碎、过筛,得黑木耳粉;
(4)将黑木耳粉与浸膏粉混合制粒,将挥发油分散于颗粒表面,即得。
其中,步骤(2)中,每次煎煮加水量为各组分总重量的5-15倍,煎煮时间为0.5-2h,煎煮次数为1-5次。
各组分功效简介如下:
大茴香:性辛、温,味辛,温。辛香提味,理气醒脾,开胃进食。
小茴香:性温,味辛、苦。芳香运脾,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肉桂:性大热,味辛、甘。浓香辟秽,去腥解膻,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白茅根:性寒,味甘。甘寒清热,生津利尿,纠正方中氨基酸对尿酸过多人群的不良影响,能防止水分停积而减肥,其甜味亦有助鲜解咸的作用。
金银花:性寒,味甘。甘甜适口,助鲜解咸,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以其甘寒性味调和茴香、肉桂燥热之性,纠偏除弊。有实验表明,金银花有降血脂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自胜,未经高自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79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冒菜底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茯苓辣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