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虚拟现实VR的多人交互方法、装置及相应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8329.1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5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祺;李峰;李桦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 |
地址: | 100062 北京市大兴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状态信息 标志物 虚拟现实 真实位置 人交互 虚拟现实技术 状态信息确定 交互协作 接收检测 虚拟场景 用户体验 运动状态 真实世界 真实运动 感知 虚拟 融合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VR的多人交互方法、装置及相应设备,涉及虚拟现实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检测到的各个子系统的位置信息及运动状态信息,所述各个子系统的位置信息及运动状态信息是根据与各个子系统分别对应的用户的真实位置信息及真实运动状态信息确定的;基于各个子系统的位置信息及运动状态信息,在各个用户所处的真实位置处显示与各个子系统对应的标志物模型及各个标志物模型的运动状态。本发明通过将其他用户虚拟成标志物模型,让使用者在虚拟场景中能够感知真实世界的融合部分,在独立进行体验的基础上,可以保证与其他用户之间互不影响,必要时可以交互协作,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虚拟现实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虚拟现实VR的多人交互方法、装置及相应设备。
背景技术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前沿科技之一,其可以模拟产生一个多源信息融合、交互式的三维空间的虚拟环境,给体验者提供身临其境的模拟真实体验感。随着VR技术的不断突破,对游戏、影视、医疗、教育等专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也逐渐拉近了虚拟现实和普通民用之间的距离。
目前的VR设备主要通过固定的视觉效果为体验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例如位置、行动状态、距离、环境色彩、纹理等信息,用户站在原地就能体验到在三维空间中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的虚拟体验,不仅对体验者的身体及行动范围产生了较大的限制,也很容易让体验者产生眩晕感或晕动症。
若在三维空间的虚拟环境中可以产生实际地行动,那么对与真实环境的捕捉及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可以由多人参与的虚拟场景下,如何可以独立地进行体验,又可以与其他体验者之间互不影响,甚至交互协作,是现在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VR的多人交互方法,包括:
接收检测到的各个子系统的位置信息及运动状态信息,所述各个子系统的位置信息及运动状态信息是根据与各个子系统分别对应的用户的真实位置信息及真实运动状态信息确定的;
基于各个子系统的位置信息及运动状态信息,在各个用户所处的真实位置处显示与各个子系统对应的标志物模型及各个标志物模型的运动状态。
其中,所述各个子系统包括:
与当前用户对应的当前子系统;
与除当前用户外的其它用户对应的各个其他子系统。
具体地,所述接收检测到的各个子系统的位置信息及运动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任一情形:
接收各个子系统分别检测到的与其对应的用户的真实位置信息及真实运动状态信息;
接收场景捕捉设备检测到的与各个子系统对应的用户的真实位置信息及真实运动状态信息。
具体地,所述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一情形:
在VR场景中各个子系统的场景定位信息;
在VR场景中任一其他子系统与当前子系统的相对位置信息。
实际应用中,当所述方法应用的场景为博物馆虚拟场景时,所述标志物模型,包括以下任一项:
兵马俑模型;
历史特征对应的人物模型;
特定雕塑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当前子系统的第一VR系统事件信息时,显示所述第一VR系统事件信息,并将所述第一VR系统事件信息分发至各个其他子系统;和/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83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