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立式铺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8590.1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7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明;卢宾宾;段耀帅;徐巧;梅顺齐;姬巧玲;肖人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H5/10 | 分类号: | D04H5/10;D04H5/03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给棉 往返 多孔结构 纺织体 长丝 排棉 蜂巢 通道两侧 相通 刺针 铺网 体内 表面平整性 水平输送带 底部出口 辊内腔 均匀度 体内部 透气针 引入区 引入 刺辊 顶面 辊体 排布 编织 垂直 进口 | ||
1.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立式铺网系统,包括往返式给棉装置(2)、立式排棉装置(3)与水平输送带(1),所述往返式给棉装置(2)包括左往返辊(22)、右往返辊(23)及夹于其间的给棉通道(21),所述立式排棉装置(3)包括左排棉部(32)、右排棉部(33)及夹于其间的排棉通道(31),所述给棉通道(21)的底部出口与排棉通道(31)的顶部进口相通,排棉通道(31)的底部出口与位于其正下方的水平输送带(1)的顶面相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给棉通道(21)的顶部进口与长丝引入区(B)相通,长丝引入区(B)内引入的前后向长丝(B1)与给棉通道(21)内通过的纺织体(A)相互垂直;所述左往返辊(22)、右往返辊(23)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往返辊体(4)及其侧围上均匀设置的多根往返刺针(5),往返辊体(4)的两端与驱动轴(41)固定连接,驱动轴(41)的侧围上套设有驱动皮带(42);
所述往返辊体(4)的内部开设有辊内腔(43),辊内腔(43)的端部与入气管(44)的内端相连接,入气管(44)的外端依次穿经往返辊体(4)的端部、驱动轴(41)后与外部气源相通;所述往返刺针(5)包括透气针(51)与封闭针(52),透气针(51)布置在往返辊体(4)的左侧围上,封闭针(52)布置在往返辊体(4)的右侧围上,透气针(51)为中空结构,透气针(51)的内端与辊内腔(43)相连接,透气针(51)的外端依次穿经辊内腔(43)、往返辊体(4)的左侧围后延伸至往返辊体(4)的外部,封闭针(52)为实心结构,封闭针(52)的内端与往返辊体(4)的右侧围相连接,封闭针(52)的外端延伸至往返辊体(4)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立式铺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针(51)上近其外端的部位内设置有上引气片(53)、下引气片(54),上引气片(53)、下引气片(54)以透气针(51)的中轴线为对称线呈上下对称,上引气片(53)、下引气片(54)的固定端(55)均与透气针(51)的内壁相连接,上引气片(53)、下引气片(54)的活动端(56)均位于透气针(51)的内部,活动端(56)位于固定端(55)、透气针(51)外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立式铺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排棉部(32)包括左上排棉辊(34)、左下排棉辊(35)及缠于两者外部的左排棉带(36),所述右排棉部(33)包括右上排棉辊(37)、右下排棉辊(38)及缠于两者外部的右排棉带(39),左排棉带(36)、右排棉带(39)相互平行,左排棉带(36)、右排棉带(39)之间夹成有排棉通道(3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立式铺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排棉部(3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的多个左刺辊(6),所述右排棉部(3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的多个右刺辊(60),所述左刺辊(6)、右刺辊(60)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刺辊体(61)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排棉刺(62),左刺辊(6)上的排棉刺(62)、右刺辊(60)上的排棉刺(62)之间夹成有一个排棉通道(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立式铺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排棉部(32)还包括左对齐装置(7),所述右排棉部(33)还包括右对齐装置(70);所述左对齐装置(7)、右对齐装置(70)的结构一致,均包括进气管(71)、上出气管(72)、下出气管(73),进气管(71)的外端与气源相通,进气管(71)的内端与上出气管(72)、下出气管(73)的内端相连接,上出气管(72)的外端朝上外延,上出气管(72)的外端朝下外延,上出气管(72)、下出气管(73)之间夹成有一个气管夹角(74),该气管夹角(74)为锐角,相邻的左刺辊(6)之间设置有一个左对齐装置(7),相邻的右刺辊(60)之间设置有一个右对齐装置(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859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