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9052.4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0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焕楠;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2015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像素 电路 及其 驱动 方法 显示 面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数据写入单元、第二数据写入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共享电容、第一补偿子单元和第二补偿子单元;第一数据写入单元外接第一数据信号,通过第一节点与第一发光单元电连接;第二数据写入单元外接第二数据信号,通过第二节点与第二发光单元电连接;第一补偿子单元位于第一发光单元和共享电容之间,第一补偿子单元外接开关信号和第一控制信号;第二补偿子单元位于第二发光单元和共享电容之间,第二补偿子单元外接开关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第一补偿子单元和第二补偿子单元通过一个共享电容可以实现对两个发光单元的阈值补偿,占据更小的布局空间,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PPI。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像素电路中,一般通过一个薄膜晶体管驱动像素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发光,这个薄膜晶体管称为驱动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工作在饱和状态,这是因为饱和状态中,驱动晶体管输出的驱动电流对源漏电压的敏感度较线性状态下的驱动晶体管低,可以为发光二极管提供更为稳定的驱动电流。图1为现有的最基础的像素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像素电路由两个晶体管T11和 T12,以及一个电容C11构成。当Sn信号控制晶体管T12导通时,数据信号 data写入至N1节点,给电容C11充电,同时使驱动晶体管T11开启,T11产生的驱动电流使在第一电源Vddin和第二电源VSS之间的发光二极管XD发光。驱动电流IEL如公式一所示。
其中,μ为载流子迁移率,COX为T11的栅氧单位面积电容,L为T11的沟道长度,W为T11的栅宽,VGS为T11的栅源电压,VTH为T11的阈值电压。由公式一可见,驱动电流的大小与T11的阈值电压有关。然而,由于阈值漂移现象的存在,使得驱动晶体管T11的阈值电压并不稳定,进而造成了驱动电流的漂移,使发光二级管的亮度不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人员们研究了一系列可以消除驱动晶体管阈值漂移影响的像素电路,称为阈值补偿电路。一般来讲,一个阈值补偿电路至少包括驱动单元、数据写入单元和阈值补偿单元,由于阈值补偿电路中增加了阈值补偿单元,使得单个电路所占布局空间增加,不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每英寸像素数(Pixels Per Inch,PPI)。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用以提高显示面板的 PPI。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数据写入单元、第二数据写入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共享电容、第一补偿子单元和第二补偿子单元;
所述第一数据写入单元外接第一数据信号,通过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电连接,用于在第一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写入所述第一节点;
所述第二数据写入单元外接第二数据信号,通过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电连接,用于在第二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数据信号写入所述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补偿子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共享电容之间,所述第一补偿子单元外接开关信号和第一控制信号,用于在所述开关信号和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利用所述共享电容补偿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阈值电压;
所述第二补偿子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共享电容之间,所述第二补偿子单元外接开关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用于在所述开关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利用所述共享电容补偿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阈值电压。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和第一发光器件;
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电极外接第一电压,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电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电极外接所述第一发光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90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