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电流分离装置、牵引电流校验及轨面短路判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9053.9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2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雷斌;邓江峰;林潇涵;黎纪农;冯承伟;黄嘉韶;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铁路科开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G01R35/00;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清华 |
地址: | 5103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闭合铁芯 导电线 分离装置 轨道电流 牵引 控制信号电流 镜像对称设置 校验 短路 轨面 绕制 测量条件 第二开孔 第一开孔 铁路轨道 对称面 状态量 并绕 测量 穿过 | ||
1.一种轨道电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闭合铁芯和第二闭合铁芯,所述第一闭合铁芯与所述二闭合铁芯的结构和形状均相同,所述第一闭合铁芯与所述第二闭合铁芯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闭合铁芯上开设有第一开孔,第一引接线穿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闭合铁芯相连,所述第二闭合铁芯上开设有第二开孔,第二引接线穿过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二闭合铁芯相连;
第一导电线,所述第一导电线绕制在所述第一闭合铁芯上;
第二导电线,所述第二导电线绕制在所述第二闭合铁芯上;
第三导电线,所述第三导电线穿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并绕制在所述第一闭合铁芯及所述第二闭合铁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电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闭合铁芯为圆形闭合铁芯、矩形闭合铁芯或五边形闭合铁芯;所述第二闭合铁芯为圆形闭合铁芯、矩形闭合铁芯或五边形闭合铁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电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线与所述第二导电线的绕制匝数相等,且所述第一导电线与所述第二导电线沿所述第一闭合铁芯与所述第二闭合铁芯的对称面镜像对称设置。
4.一种牵引电流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轨道电流分离装置的第一导电线的第一电流值,所述轨道电流分离装置的第二导电线的第二电流值以及所述轨道电流分离装置的第三导电线的第三电流值;
在所述第一电流值与所述第二电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等于所述第三电流值时,确认牵引电流采集出现误差。
5.一种轨面短路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轨道电流分离装置采集到的送电端的第一牵引电流和第一牵引电压;
获取所述轨道电流分离装置采集到的受电端的第二牵引电流和第二牵引电压;
处理所述第一牵引电流、所述第一牵引电压、所述第二牵引电流和所述第二牵引电压,得到道床电阻值;
当所述道床电阻值小于预设阈值时,确认轨面短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面短路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处理所述第一牵引电流、第一牵引电压、第二牵引电流和第二牵引电压,得到道床电阻值的步骤中,基于以下公式获取所述道床电阻值:
其中,RL表示视同负载,JV1表示第二牵引电压,JA1表示第二牵引电流,RD表示两倍的道床电阻,RG表示钢轨阻抗,FA1第一牵引电流,FV1表示第一牵引电压。
7.一种牵引电流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轨道电流分离装置的第一导电线的第一电流值,所述轨道电流分离装置的第二导电线的第二电流值以及所述轨道电流分离装置的第三导电线的第三电流值;
判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流值与所述第二电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等于所述第三电流值时,确认牵引电流采集出现误差。
8.一种轨面短路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轨道电流分离装置采集到的送电端的第一牵引电流和第一牵引电压;
数据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轨道电流分离装置采集到的受电端的第二牵引电流和第二牵引电压;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第一牵引电流、所述第一牵引电压、所述第二牵引电流和所述第二牵引电压,得到道床电阻值;
判定模块,用于当所述道床电阻值小于预设阈值时,确认轨面短路。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铁路科开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铁路科开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905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