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座椅独立音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9247.9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7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希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优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879 | 分类号: | B60N2/879;B60R11/0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朱永忠;朱继昌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箱 头枕 汽车座椅 音响系统 功率放大器 中轴线 耳机 翼部 枕部 扬声器 右耳 开放式耳机 右侧扬声器 乘客头部 独立音箱 立体声场 音源信号 左右两侧 压迫感 交角 近场 空腔 嵌装 音源 座椅 右翼 司机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独立音响系统,包括头枕、音箱、功率放大器和音源,所述功率放大器分别与音箱和音源信号连接,所述头枕包括中间的枕部,以及位于枕部左右两侧的、向头枕前方延伸的翼部,所述翼部内设有供音箱嵌装的空腔,所述音箱内的扬声器的中轴线与头枕的中轴线呈60°~120°交角。该汽车座椅独立音响系统通过在靠近司机/乘客头部的头枕左、右翼部处设置音箱,使左、右侧扬声器在小范围、短距离内对着并贴近人的左、右耳,形成“开放式耳机”近场聆听的立体声场效果,同时,还能避免同车其他座椅的独立音箱互相影响,又能免除戴耳机所带来的压迫感,更加不会形成耳机的“头中效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音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座椅独立音响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轿车一般配备有声音功放系统,配合车内其他功能模块以实现收听电台节目、播放音乐,甚至是接听手提电话的功能。如果司机在驾驶过程中佩戴耳机,是较为危险的,会影响其对汽车周边环境的判断,所以大部分汽车的音响系统主要包括原装汽车的车载音响。
耳机是一种近场聆听器材设备,即耳机振膜是紧贴近耳朵来聆听音乐,这使声波传送在空气介质中的衰减几乎为零,故其在空气介质中的衰减和失真甚微,所以这种聆听音响方式是最理想的。众所周知,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是有一定的阻尼衰减的,声波传送距离越大衰减就越大,失真也越大,而且高频声波比低频声波衰减得更快,所以声波频率越高在空气中传送的损耗就越大。因此在自然界中,相同能量的声波,总是低频会传得远一点,而高频会很快就衰减掉。相对于日常聆听音响的距离(一般音箱离人耳是5米内),虽然这种效应不很明显,但还是可用声压计去测量出数据并可轻易地看出其区别的。声音在空气传播过程中,耳机振膜接近人耳耳膜的距离很近,高频细节几乎没有衰减,而远距听音的音箱高频细节则很容易在空气传播的过程中衰减掉,甚至畸变而产生失真。仅从保真度上来说,耳机是较容易获得音乐重播全音域和瞬态等弱小的细节,而远距离音箱能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因为它需要花费较高的设备成本才获得还原那丢失了的部分。
因此,想要使汽车音响能够达到近似于耳机的重播效果,则必须对其安装位置结构及布排进行大幅度调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汽车音响难以低成本去达到如耳机一样的聆听音乐效果,同时佩戴耳机又不适宜汽车司机使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独立音响系统,其针对每个汽车座椅的头枕进行改造,使之成为独立近场播放的音响系统,能有效地降低音频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损失及失真,并且有明显的立体声效果,从而大大地提高在汽车内聆听音乐的音响效果。
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汽车座椅独立音响系统,包括头枕、音箱、功率放大器和音源,所述头枕装在汽车座椅靠背的上顶部,能作上下位置调节,所述功率放大器分别与音箱和音源作信号连接,所述头枕包括中间的枕部,以及位于枕部左右两侧且向前方延伸的左翼部和右翼部,所述左、右翼部内分别设有供音箱内嵌装的空腔,所述音箱的扬声器的中轴线与头枕的中轴线之间的交角为60°~120°角度。
该汽车独立音响系统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所述功率放大器和无线传输模块设置于枕部内,所述音源与功率放大器之间通过 无线传输模块实现信号连接。
所述枕部后上部设有平行于枕部后面且水平布置的转轴,所述左翼部和右翼部分别与所述转轴左、右两端部铰接。
所述设于左翼部内的扬声器与右翼部内的扬声器之间的距离为400mm~5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优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优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92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