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新型防撞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0271.4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7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冀连权;刘其兵;张丽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地址: | 211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梁 新型防撞 煤矿 便于安装 焊接难度 受力性能 竖直连接 连接梁 搬动 多层 两层 井口 钢板 平行 钢材 运输 | ||
本发明涉及防撞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新型防撞梁装置,包括设置在井底的防撞梁,包括平行井口设置的防撞梁至少有两层,每层防撞梁包括两列主梁和平行连接梁,每层防撞梁之间通过竖直连接梁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问题中存在的防撞梁钢板太厚导致的焊接难度高、成本高和重量大、运输与安装困难的缺陷。本发明将防撞梁拆分为小的模块,便于搬动和连接,设置多层的结构也有助于增加防撞梁的受力性能,提供了一种具有成本低、需要钢材较少和便于安装的煤矿新型防撞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撞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新型防撞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提升速度大于3m/s的提升系统内,必须设防撞梁。防撞梁必须能够挡住过卷后上升的容器或平衡锤。矿井设计时往往在井口和井底同时设置防撞梁,现有防撞梁采用钢板拼焊加工成断面为H型或箱型的单独截面整体横梁,随着矿井规模的增大,容器重量和提升速度都增大,防撞梁所受的冲击也增大,因此,防撞梁所用钢板厚度增大,断面增大,焊接要求高,制造成本高,防撞梁过重对运输和安装都很困难;而且传统设计的防撞梁没有设置缓冲装置或者设计不合理,造成防撞梁受到破坏,减少了防撞梁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问题中存在的防撞梁焊接难度高、成本高和钢材过厚过重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煤矿新型防撞梁装置,该煤矿新型防撞梁装置具有成本低、需要钢材较少和便于安装的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煤矿新型防撞梁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井底的防撞梁,包括平行井口设置的防撞梁至少有两层,每层防撞梁包括两列主梁和平行连接梁,每层防撞梁之间通过竖直连接梁连接。主梁与连接梁之间组合得到防撞梁,将防撞梁拆分为小的模块,便于搬动和连接,设置多层和多列的结构也有助于增加防撞梁的受力性能。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每层防撞梁之间相互平行,每层防撞梁中的两列主梁相互平行,平行连接梁垂直于两列主梁方向连接;所述竖直连接梁垂直于每层防撞梁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梁与平行连接梁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单个主梁和连接梁之间便于焊接;如果采用螺栓连接,所述主梁的中部和平行连接梁的两端则设置有定位孔,定位螺栓穿过定位孔固定主梁和平行连接梁,将定位孔设置在主梁的中部是为了让受力更加均匀。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竖直连接梁包括一字型、三角型或者N字型,竖直连接梁通过螺栓或者焊接的方式与主梁连接,不同的竖直连接梁的结构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矿井,一字型、三角型或者N字型都有助于增强防撞梁的受力性能。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梁的顶端的一层主梁的顶部设置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从下到上设置有底座、弹簧、钢板和防撞木,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底座上,弹簧远离底座的另一端与钢板连接,弹簧和钢板的设置有助于分散防撞梁的受力,增加了防撞梁的防撞能力。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弹簧至少设置10组,弹簧为高强度钢,高强度钢具有高强度、焊接性较好以及不易变形的特点,增加弹簧的组数能增加防撞梁的承受力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梁和连接梁为H型钢、工字钢、矩形钢管等型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效果一,本发明将防撞梁的结构分为主梁和连接梁,将矿井上使用的防撞梁拆分为一个个单独模块,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的方式组成组合型防撞梁,在不额外增加钢材重量的前提下,增大了防撞梁的抗撞击能力和受力性能;
效果二,本发明中主梁至少设置两层;传统的防撞梁断面为一个整体结构,钢材耗费巨大,而且因为钢材体积和重量过于庞大,钢板厚,增加了搬运和焊接的难度,将主梁设置成多列和多层便于移动搬运以及降低了焊接的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02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