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1032.0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9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高博;王伟;周衡;郭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浙鑫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6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张苗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制备 锂离子电池 复合材料 前驱体 柠檬酸 充放电性能 纳米氧化锌 碳纳米颗粒 使用寿命 氩气 升华硫 石墨烯 乙炔黑 溶剂 钴盐 锂盐 保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在氩气存在的条件下,将碳纳米颗粒、石墨烯、乙炔黑和升华硫混合后置于温度为150‑180℃的条件下反应后,加入纳米氧化锌混合,制得复合材料M1;2)在溶剂存在的条件下,将锂盐、钴盐和柠檬酸混合,置于温度为170‑200℃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制得前驱体M2;3)将复合材料M1和前驱体M2混合后置于温度为700‑800℃的条件下保温,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实现了在用于锂离子电池中能够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进而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的储能设备,其在便携式设备、计算机和电信通信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而常规的锂离子电池在多次使用后,其电容量会有明显的降低,导致其充放电性能会有着明显的下降。
因而,提供一种在用于锂离子电池中能够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进而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常规的锂离子电池在多次使用后,其电容量会有明显的降低,导致其充放电性能会有着明显的下降等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在用于锂离子电池中能够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进而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在氩气存在的条件下,将碳纳米颗粒、石墨烯、乙炔黑和升华硫混合后置于温度为150-180℃的条件下反应后,加入纳米氧化锌混合,制得复合材料M1;
2)在溶剂存在的条件下,将锂盐、钴盐和柠檬酸混合,置于温度为170-200℃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制得前驱体M2;
3)将复合材料M1和前驱体M2混合后置于温度为700-800℃的条件下保温,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将碳纳米颗粒、石墨烯、乙炔黑和升华硫混合置于温度为150-180℃的条件下反应,使得硫较为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颗粒、石墨烯、乙炔黑中,有效抑制中间产物多硫化物在电解液中的溶解,使得其在多次充放电后能有效保持稳定的结构,进而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进一步地,将锂盐、钴盐和柠檬酸混合,置于一定条件下进行处理,制得前驱体,再将上述复合材料和前驱体于700-800℃的条件下保温,从而使得通过上述方式制得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用于锂离子电池中时,能有效提高锂离子的循环使用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浙鑫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浙鑫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1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