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筛查食源性病原菌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2651.1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5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赵贵明;姬庆龙;陈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04 | 分类号: | C12Q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2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源性病原菌 快速筛查 特异性酶 细菌 食品安全检测 食品生产加工 选择性增菌 波长激发 测试样品 常规操作 定性检测 反应底物 基层单位 检测结果 使用方式 颜色变化 直接观察 高效性 目标菌 试卤灵 抑制剂 荧光 食品卫生 放入 增菌 测试 监测 监控 检测 生长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筛查食源性病原菌的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所述食源性病原菌快速筛查方法基于细菌特异性酶反应,反应体系包括支持目标菌生长的营养成分、干扰菌抑制剂及细菌特异性酶试卤灵类反应底物,测试时通过将定量测试样品放入反应体系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5~8h,直接观察反应体系中的颜色变化或在573nm波长激发后,检测585nm处荧光的产生与否即可获得食源性病原菌定性检测结果。本发明的食源性病原菌快速筛查方法,使用方式与常规操作相同,但无需前增菌和选择性增菌,一步直接培养即可获得检测结果,具有简便、快速、高效性的优点。本发明的快速筛查食源性病原菌方法适用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卫生监控基层单位对食源性病原菌的快速筛查和监测,应用前景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检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食源性病原菌检测。
背景技术
食源性疾病是全球最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食品中污染的病原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无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对食源性病原菌的常规监控或当食物中毒暴发时,快速识别食源性病原菌显得至关重要。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志贺氏菌等,是目前我国保证大宗食品安全的必检项目。
食源性病原菌的传统检测方法是培养法,但操作繁琐,费时耗力,难以满足当今食品快速流通的检测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和进步以及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对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日渐深入,如基于遗传特征分析的实时荧光PCR、LAMP、基因芯片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基于表型特征分析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生物质谱等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需要购置设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现代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一般在102~104cfu/ml范围,由于食品经过加工、深加工、冷冻、包装、储藏等过程,食品中的致病菌会受到损伤,活力下降,为了防止带有致病菌食品的漏检,在检测前通常需要前增菌、甚至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分离,获得纯菌落后才能上机实验,过程复杂繁琐,检测周期较长。
应用细菌酶特异性分离和检测病原菌的原理已开发出多种产品,如利用吲哚类底物检测大肠菌群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等,包括ZL201310603799.9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显色培养基、ZL 201410101820.X用于分离和检测阴沟肠杆菌的显色培养基、ZL201110275619.X一种大肠菌群的显色培养基及其快速检测卡等。这些培养基中添加了人工合成的糖苷类底物,该类底物的发色基团为不溶于水的吲哚类物质,其附着于菌落表面,被空气中的氧自然氧化产生颜色,通常观察固体平板上菌落生长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结果;也有使用产荧光的伞形酮类物质,可溶于水但培养基pH值变化影响其荧光强度,结果不稳定,且需要在365nm波长下观察荧光,目前仅限于大肠埃希氏菌的测定,还有酚类发色底物,在溶液中极易分解,只能现用现配,还有喹啉类发色基团等,需要借助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才能产生颜色变化,总之,现阶段的产品均不适用于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样品前增菌和选择性增菌之后对目标菌的分离,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38-2012 大肠埃希氏菌计数,伞形酮类物质仅用于增菌后对目标菌的分离计数。
本发明所述的快速筛选食源性病原菌的方法主要应用试卤灵类底物。试卤灵属氧杂蒽类荧光染料,对其7-位酚羟基的取代作用会导致荧光淬灭、颜色变浅呈淡黄色,当取代基与相关物质作用而移除后,又重新释放出试卤灵,使溶液呈亮粉色并显示强的红色荧光,最大吸收波长为573nm左右,最大发射波长位于585nm处。当pH值从4至7时,荧光逐渐增强,当pH值>7时,试卤灵主要以阴离子形式存在,而且光谱性质几乎不再随pH而改变。因为其分析波长长、受样品背景干扰少、水溶性好还具有良好的细胞膜通透性和分散性,目前主要应用于生物酶活性的测定,但尚未见用于病原菌的识别或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26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