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灯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4764.5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9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蔡宗桓;林裕闵;洪培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20 | 分类号: | F21S41/20;F21S41/30;F21S41/40;F21S41/60;F21V13/12;F21W102/13;F21W10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光片 光源阵列模块 投射透镜 远近光切换装置 车灯总成 反光片 第二位置 第一位置 遮光罩 测试规范 光中心轴 车头灯 近光 枢接 远光 光源 | ||
一种车灯总成,包含一投射透镜、一光源阵列模块以及一远近光切换装置。光源阵列模块与投射透镜定义一光中心轴。远近光切换装置位于投射透镜与光源阵列模块之间。远近光切换装置包含一遮光罩、一遮光片以及一反光片。遮光片枢接于遮光罩上而能切换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遮光片于第一位置时定义一远光轮廓,遮光片于第二位置时定义一近光轮廓。反光片固定于遮光片上且位于投射透镜与遮光片之间。此车灯总成通过其反光片设计,使车头灯在不另增加光源阵列模块的发光强度下,达到光源的较佳利用,并符合法规测试规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照明设备,特别是关于一种车头灯。
背景技术
随着照明科技的发展,运输工具上所使用的灯具也成为其发展的一大重点。配合现今科技,由于发光二极管的问世,使得通过发光二极管所设计的灯具有高亮度、消耗功率低与稳定发光状态等优点,因此车用灯具的发光源已经从灯泡被置换为LED灯。然而,当车用灯具透过发光二极管灯提升照明效能的同时,车用灯具所提供的照明光的光型及强度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能在提升照明效能的同时也符合安规的要求是每个厂家都需面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创新的车灯总成,解决先前技术的问题。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一种车灯总成包含一投射透镜、一光源阵列模块以及一远近光切换装置。光源阵列模块与投射透镜定义一光中心轴。远近光切换装置位于投射透镜与光源阵列模块之间。远近光切换装置包含一遮光罩、一遮光片以及一反光片。遮光片于第一位置时定义一远光轮廓,遮光片于第二位置时定义一近光轮廓,其中遮光片于第二位置时,投射透镜的集光焦点位于遮光片与光中心轴的交会点。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遮光片于光中心轴左边的上缘高过于光中心轴右边的上缘。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反光片的上缘不高于遮光片的上缘。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反光片于光中心轴左边的上缘具有一凸出部。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反光片的凸出部弯折朝向遮光片。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反光片的光反射率大于50%。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遮光片为一圆弧形。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反光片具有一平面反射区朝向投射透镜。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车灯总成还包含二反光侧板位于遮光片的二侧,且二反光侧板位于投射透镜与光源阵列模块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一种车灯总成包含一投射透镜、一光源阵列模块以及一光轮廓装置。光源阵列模块与投射透镜定义一光中心轴。光轮廓装置位于投射透镜与光源阵列模块之间。光轮廓装置包含一本体、一遮光弧以及一平面反射区。遮光弧位于本体的顶面,投射透镜的集光焦点位于遮光弧与光中心轴的交会点。平面反射区位于本体朝向投射透镜的一侧。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遮光弧于光中心轴左边的上缘高过于光中心轴右边的上缘。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平面反射区的上缘不高于遮光弧的上缘。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平面反射区的光反射率大于50%。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车灯总成还包含二反光侧板位于本体的顶面的二侧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车灯总成通过其远近光切换装置或光轮廓装置的设计,使车头灯在不另增加光源阵列模块的发光强度下,增加平面反射区的设计,达到光源的较佳利用,并符合法规测试规范。此外,反光片的凸出部有阻光的效果,亦能达到法规中某特定测试点亮度上限的需求。
以下将以实施方式对上述的说明作详细的描述,并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47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