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混合料剩余强度的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4901.5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3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马涛;童巨声;丁珣昊;陈田;张垚;林子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 | 分类号: | G01N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混合料 疲劳试验 试件 抗拉强度测试 疲劳 加载 损伤 沥青混合料试件 衰变 全寿命周期 测试 材料疲劳 交通管制 路面设计 疲劳水平 疲劳状态 拟合 制备 重复 制定 | ||
1.一种沥青混合料剩余强度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依据试验要求制备混合料试件,进行第一组疲劳试验,确定当前混合料试件的疲劳寿命Nf、疲劳损伤变量D和疲劳损伤衰变规律f(D);
2)在与第一组疲劳试验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取第二组混合料试件进行疲劳试验加载,当加载次数为α1Nf时,其中0≤α1<1,停止加载测试;
3)立即对步骤2)处理后的混合料试件进行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得出经历疲劳加载后的试件的抗弯拉强度RB1;
4)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重复步骤2)、步骤3),得到加载次数分别为α2Nf、α3Nf、……αnNf时,其对应的抗弯拉强度为RB2、RB3、……RBn;
5)由步骤1)中得到的疲劳衰变规律f(D)与步骤3),4)中得到的不同疲劳加载次数下材料的抗弯拉强度RB1、RB2、RB3、……RBn,得出混合料试件的剩余抗弯拉强度RB与疲劳损伤变量D的关系式:
RB=aD2+bD+c
其中,a,b,c为参数,由试验数据拟合得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剩余强度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混合料试件是依据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T 0739-2011沥青混合料四点弯曲疲劳寿命试验的要求所制备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剩余强度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混合料试件的疲劳损伤变量D以试件的劲度表征,其关系式如下:
其中,D为疲劳损伤变量,Ei为疲劳试验中试件第i次循环加载时的劲度,E0为试件的初始劲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剩余强度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疲劳损伤衰变规律f(D),其关系式如下:
其中,D为疲劳损伤变量;N为应力循环次数;a*,p,q均为疲劳参数,根据试验数据回归得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剩余强度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测试试验方法是依据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T 0715-2011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的要求所实施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剩余强度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重复步骤2)和步骤3)的操作,得到的αnNf和RBn组数不少于3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490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