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压可调式岩体裂隙渗透性的观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5972.7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8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宋文成;梁正召;乔俊杰;马克;李迎春;郎颖娴;沙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换器 封堵器 钻孔 测量过程 开启压力 岩体裂隙 注水空腔 可调式 渗透性 十字丝 变压 弹簧 内环 前部 观测 外部操作系统 裂隙渗透性 渗透性测定 测试装置 连接关系 螺纹连接 高压水 内管道 可变 封堵 绕线 岩体 钻杆 探测 水源 压缩 外部 | ||
本发明属于岩体渗透性测定技术领域,公开了变压可调式岩体裂隙渗透性的观测方法,所用装置的连接关系如下:转换器螺纹连接于前部封堵器尾部,其内部包含内环、弹簧和十字丝套,通过调节十字丝套改变弹簧的压缩程度,进而控制内环的开启压力;前部封堵器、尾部封堵器起胀后,与钻孔形成注水空腔,外部高压水通过转换器进入所述注水空腔内对钻孔裂隙渗透性进行探测。该测试装置简化了外部操作系统和操作步骤,减少钻孔内管道为一根,避免了钻杆绕线问题,提高了测量过程的稳定性,利用同一水源下实现了封堵过程和测量过程在各自压力下工作,实现了转换器可变压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开启压力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体渗透性测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变压可调式岩体裂隙渗透性的观测方法。
背景技术
岩体渗透系数是反映裂隙岩体渗透性能的重要参数,岩体渗透性能的改变与岩体的破坏情况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岩体渗透系数与裂隙大小、注水量和注水压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钻孔渗透性的探测常用的设备为双端封堵测漏装置,具有测量精度相对较高、制造方便等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该装置存在封堵和供水两套操作系统,导致对应钻孔内的管线在推进过程中容易发生相互缠绕问题,造成工作过程不稳定,操作过程麻烦,适应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可调式岩体裂隙渗透性的观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变压可调式岩体裂隙渗透性的观测方法,该观测方法所用的装置,包括封堵器、转换器6、连通管25、钻机11、钻杆9和控制操作台32;所述的封堵器进一步包括前部封堵器30和尾部封堵器31;
所述的转换器6螺纹连接于前部封堵器30尾部,其内部包含内环34、弹簧22和十字丝套29,通过调节十字丝套29的位置,改变弹簧22的压缩程度,进而控制内环34的开启压力;外界水源经过漏水管3中的漏水孔33注入封堵空腔27起胀橡胶囊5,前部封堵器30和尾部封堵器31起胀后,与钻孔28形成注水空腔26,外部高压水通过转换器6进入注水空腔26内对钻孔28裂隙渗透性进行探测;
所述的钻机11通过钻杆9与测试探头相连接,用以接长和推进测试探头至指定区域,钻杆9为空心杆,其内部可输送外界高压水源,钻杆9与测试探头之间呈螺纹连接,可拆卸;
所述的控制操作台32通过高压软管10与钻杆9连接,包括放水开关12、流量表13、机械压力表14、总控开关15和电子压力表16,控制操作台32负责提供预定压力水源、卸压放水并检测和记录压力、流量等参数;
所述的前部封堵器30包括接头一2、漏水管3、接头二4和橡胶囊5,接头一2和接头二4与漏水管3呈螺纹连接,橡胶囊5包绕在漏水管3外部,通过紧固圈24固定在接头一2和接头二4的外部,与漏水管3间形成封堵空腔27;接头一2外端螺纹连接引导头1,引导头1起导向作用,用以引导测试探头在钻孔中平顺滑动;
所述的尾部封堵器23包括两个接头三7、漏水管3和橡胶囊5,橡胶囊通过紧固圈21固定在两个接头三7之间;
所述的接头三7外部螺纹连接圆形挡板11,圆形挡板11直径较橡胶囊5直径大,阻止橡胶囊5脱落;圆心挡板11呈螺纹连接,可拆卸,便于更换橡胶囊5;
外界水源通过前部封堵器30、尾部封堵器31中漏水孔33进入封堵空腔27,起胀对应橡胶囊5与钻孔28之间形成注水空腔26;
所述的转换器6数量为一个,整体呈圆柱状,中间开有阶梯通孔,其左右两端分别与连通管25、接头二4螺纹连接;
所述的转换器6内部、中间圆形孔周围对称设置四个侧漏孔35、四个分水孔19和一个内凹的集水槽18,集水槽18位于分水孔19右侧,与分水孔19相连通;分水孔19外壁设置凸台20和十字丝套29,凸台20起限位作用,十字丝套29与分水孔19外壁呈螺纹连接,在其上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59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