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凝胶改性聚丙烯、超轻隔热保温熔喷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7101.9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7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弘暖纤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291 | 分类号: | D04H1/4291;D04H1/54;D04H3/007;D04H3/14;C08F110/06;C08F2/44;C08K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金田蕴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昆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凝胶 改性 聚丙烯 隔热 保温 熔喷非 织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气凝胶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原位聚合反应前或者在原位聚合反应过程中,加入气凝胶与反应物料进行共混,实现气凝胶的均匀分散,通过丙烯聚合工艺制备得到所述气凝胶改性聚丙烯;
其中,所述反应物料包括丙烯单体、催化剂及助剂,所述助剂不包括分散助剂,所述气凝胶的粒度介于20nm~100μm之间,孔隙率介于40%~99.9%之间,堆积密度3~500g/L,体积分数占所述气凝胶改性聚丙烯制备得到的超轻隔热保温熔喷非织造布的体积的20%~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聚合工艺为气相法丙烯聚合工艺、淤浆法丙烯聚合工艺或液相法丙烯聚合工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相法丙烯聚合工艺中,加入气凝胶与反应物料进行共混包括将所述气凝胶与丙烯单体共混,或与催化剂共混,或单独添加到聚合反应装置中与反应物料进行共混,或上述共混方式的任意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淤浆法丙烯聚合工艺中,加入气凝胶与反应物料进行共混包括将所述气凝胶与由催化剂和烃类溶剂形成的浆状液共混,或与丙烯单体共混,或单独添加到聚合反应装置中与反应物料进行共混,或上述共混方式的任意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浆法丙烯聚合工艺进一步包括:将得到的聚丙烯原料进行脱灰、沉降分离溶剂与无规物以及混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相法丙烯聚合工艺中,加入气凝胶与反应物料进行共混包括将所述气凝胶与丙烯单体共混,或与催化剂共混,或单独添加到聚合反应装置中与反应物料进行共混,或上述共混方式的任意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法丙烯聚合工艺中包括闪蒸分离脱除无规共聚物。
8.一种超轻隔热保温熔喷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气凝胶改性聚丙烯;
所述气凝胶改性聚丙烯进入熔喷装置制备得到所述超轻隔热保温熔喷非织造布。
9.一种气凝胶改性聚丙烯,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所述气凝胶改性聚丙烯中气凝胶的尺寸为15nm~100μm。
10.一种超轻隔热保温熔喷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其中,所述超轻隔热保温熔喷非织造布中气凝胶的尺寸为15nm~1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弘暖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弘暖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710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