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渗透浓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8956.3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8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强;韩雪刚;童方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泽袁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 |
代理公司: | 杭州凌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316 | 代理人: | 王琼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渗透 水处理 装置 及其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渗透浓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部固定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供气装置、转动装置、支撑件、输气管、安装板、导气管、喷气头和支撑装置,所述供气装置固定在池体的底部,所述供气装置的输出端与输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转动电机固定在池体的底部,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固定,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套接在输气管的外侧,此反渗透浓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通过曝气装置可对池体内的纳滤产水进行高效均匀曝气,改变了传统的曝气方式,降低了臭氧氧化池的建造成本,同时提高了纳滤产水的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渗透浓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反渗透浓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反渗透浓水的处理方法大都为高级氧化和蒸馏浓缩,其高级氧化可分为臭氧氧化及芬顿氧化等。但单一的高级氧化处理工艺不但排放水很难稳定达标,而且处理成本也十分高昂。蒸发浓缩产生的蒸发残渣也需要高昂的处理费用才能有效处理,为此对于大型化工废水其中水反渗透浓水的处理而言,其每吨浓水10-20元的处理成本显然是偏高的,这极大制约了中水处理的发展,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利。如能找到一种反渗透浓水处理组合工艺,其处理成本较低而且运行稳定,那么将极大推动深度中水回用的普及和应用。
根据专利号201410409461.4,一种反渗透浓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首先反渗透浓水经缓冲加压后进入保安过滤器,去除携带的杂质,然后进入纳滤膜处理系统,纳滤膜产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后排放,纳滤系统浓缩液则进入好氧吸附消化床进一步处理,处理后排水经沉淀泥水分离后进入臭氧氧化系统处理,经臭氧氧化处理后排水满足排放要求后经排放水池外排,该工艺不仅解决了中水回用装置大流量浓水处理的难题,而且该工艺具有运行成本低,并可实现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减量的优点,对环保达标,水资源综合利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现有的臭氧氧化池大多是通过其底部排布的输气管对纳滤产水进行曝气,由此造成了大量输气管的使用,还有部分是通过曝气机对纳滤产水进行曝气,也需投入大量的曝气机,增大了污水处理的成本,而且曝气不均匀,不能使臭氧气体对污水内各区域进行充分氧化,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反渗透浓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浓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渗透浓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部固定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供气装置、转动装置、支撑件、输气管、安装板、导气管、喷气头和支撑装置,所述供气装置固定在池体的底部,所述供气装置的输出端与输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转动电机固定在池体的底部,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固定,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套接在输气管的外侧,所述支撑件位于从动齿轮的上方,且输气管通过支撑件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池体的内壁固定,所述输气管的顶部与导气管固定连通,所述喷气头固定在导气管的顶部,所述支撑装置设有两个,且两个支撑装置对称固定在导气管底部的两端,所述支撑装置与安装板的顶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供气装置包括臭氧泵、供气管和连接件,所述臭氧泵和连接件均固定在池体的底部,所述臭氧泵的输出端与供气管连接,所述供气管远离臭氧泵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与输气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撑架、套筒、连接管、限位环和O型密封圈,所述供气管远离臭氧泵的一端与连接管固定,所述连接管顶部的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筒底部的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套筒通过螺纹与连接管活动连接,所述套筒套接在输气管底部的外侧,且套筒的外侧通过支撑架与池体的底部固定,所述O型密封圈固定套接在输气管的外侧,且O型密封圈与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环固定套接在连接管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套筒内侧O型密封圈对应的位置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O型密封圈滑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泽袁,未经钱泽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89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