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密封多作用封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9063.0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6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郭大进;郭湧;郭乃宏;郭峰;郭敏;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市井神钻采机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22 | 分类号: | E21B33/122;E21B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51 | 代理人: | 韩德凯;孟奎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淮安市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作用 封隔器 | ||
本公开提供一种双密封多作用封隔器,封隔器配置在管状件的外表面和钻孔的内表面限定的环状空间内,封隔器包括控制部、驱动部、臂、封隔器基部、压敏层和压力传感器;臂、封隔器基部、压敏层沿封隔器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配置;臂的外端部与封隔器基部连接,压力传感器嵌入在压敏层的内部,压力传感器用于感测压敏层内的压力变化;控制部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控制部与驱动部电连接;控制部根据压力传感器感测的压力,控制驱动部进行动作,使得封隔器对环状空间进行封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封隔器,尤其涉及一种双密封多作用封隔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封隔器例如采用能够遇油膨胀的材料,填充在内本体和外边界之间,例如环状封隔器,其能够基本保持相对于钻孔内表面(即前述外边界)的轴向位置的同时,能够密封的相对于管状件(即前述内本体)移动。
然而这种封隔器使用完毕,例如膨胀材料遇油膨胀后难以处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采用具有新的密封结构的双密封多作用封隔器。本公开的双密封多作用封隔器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密封多作用封隔器,封隔器配置在管状件的外表面和钻孔的内表面限定的环状空间内,封隔器包括控制部、驱动部、臂、封隔器基部、压敏层和压力传感器;
臂、封隔器基部、压敏层沿封隔器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配置;
臂的外端部与封隔器基部连接,压力传感器嵌入在压敏层的内部,压力传感器用于感测压敏层内的压力变化;
控制部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控制部与驱动部电连接;
控制部根据压力传感器感测的压力,控制驱动部进行动作,使得封隔器对环状空间进行封闭。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具体实施方式,驱动部安装在管状件的外表面上。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具体实施方式,驱动部的数目可以是两个以上。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臂的内端部与管状件的外表面固定密封连接,臂为环状臂,臂包括上臂和下臂,驱动部在轴向上配置在上臂和下臂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压敏层和封隔器基部均为环状结构,压敏层固接在封隔器基部的外表面。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压力传感器包括径向压力传感器和轴向压力传感器,径向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压敏层内的径向压力值,轴向压力传感器用于感测压敏层内的轴向压力值,径向压力传感器和轴向压力传感器实时将压敏层内的轴向压力值和径向压力值发送给控制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控制部做如下判断:当压敏层内的轴向压力增大,且轴向压力值超过轴向压力阈值,则控制部控制驱动部对封隔器基部进行驱动,使得封隔器对环状空间进行封闭;当压敏层内的径向压力增大,且径向压力值超过径向压力阈值,则控制部控制驱动部停止对封隔器基部的驱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封隔器还包括充气部,所述充气部为环状中空结构,所述充气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敏层的外表面;当所述压敏层内的轴向压力增大,且轴向压力值超过轴向压力阈值,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对所述封隔器基部进行驱动的同时,所述控制部控制充气泵对所述充气部进行充气,使得所述封隔器对所述环状空间进行封闭。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充气部、压敏层和封隔器基部在轴向上具有相同的尺寸;在径向上,充气部充满气后的尺寸大于压敏层的尺寸,压敏层的尺寸小于封隔器基部的尺寸。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封隔器基部与臂的外端部的连接方式为:封隔器基部的内表面具有容纳臂的外端部的凹槽,使得封隔器基部能够在驱动部的驱动下沿径向进行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市井神钻采机具有限公司,未经淮安市井神钻采机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90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瓦斯抽采钻孔封孔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油气生产井管外窜管外漏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