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醇铝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9312.6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8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翠萍;柳玉恒;刘兴军;陈信任;卢勇;韩佳甲;杨水源;施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1/32 | 分类号: | C07C31/32;C07C29/70;C22C21/00;B22F9/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游学明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醇铝的制备方法,是将过量的Al‑N型合金粉体加入碳原子数为1~8的醇中,在室温条件下反应1~3小时,固液分离后得到醇铝。其中Al‑N型合金粉体是通过气雾化的方式制备的,其原料为铝、以及少量可重复利用的合金元素。本发明无需催化剂或加热,反应条件温和,在常温条件下即可一步反应生成醇铝,制备方法简单高效,成本低;同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安全系数高,便于输送和保存。另外,本发明不使用含汞或含碘的有害物质,对环境无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醇金属的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简单高效的醇铝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醇铝是一种重要的基础金属有机化工原料,在制备高纯度氧化铝、有机合成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醇铝通常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由醇和铝反应制得,现有的制备方法具有温度、压力等反应条件要求高、反应时间长、效率低、环境友好性差等缺点,大大限制了醇铝的生产和应用。
以乙醇铝为例,乙醇铝是一种吸湿性黏稠液体,分子式为(C2H5O)3Al,沸点175~180℃(399.97Pa)。在科研和工业生产上,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可以用作羰基化合物还原为醇的还原剂、酯化反应及聚合反应的催化剂、有机合成缩合剂、乙醇脱水剂,以及生产精细氧化铝等。传统的乙醇铝的制备方法是利用铝粉和无水乙醇,在催化剂I2和HgCl2存在下,直接反应制得固态乙醇铝。但是固态乙醇铝高度易燃,对潮气极其敏感,危险性高,并且I2和HgCl2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对人体有危害。实验室中,常采用无水乙醇与铝汞齐反应制备乙醇铝。但是制备过程中所用的试剂需要经过严格除水处理,仪器装置也需防止潮气进入,反应过程需要回流加热24h或更长时间。反应得到的粗产物需要用热的二甲苯提取,在蒸出溶剂后,再进行减压蒸馏纯化,最终产率仅为70%。另一方面,铝汞齐的制备方法复杂,需要重复多次酸碱洗涤以及氯化汞溶液浸泡,环境不友好。
张俊华等人提出一种合成液态乙醇铝的方法(《精细化工》,1998,15(4):55-57),将铝粉、无水乙醇、乙酸乙酯以及适量的催化剂三氯化铝、氯化汞和碘一起加入反应烧瓶中,缓缓加热促使其反应。该方法的缺点是成本高,操作过程不易控制,存在安全隐患,另外氯化汞和碘对环境有危害。
中国专利CN1483511对液态乙醇铝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该专利采用无水三氯化铝为催化剂,乙酸乙酯为溶剂,将铝屑、三氯化铝和乙酸乙酯加入反应釜中,加热回流20-60分钟,将配好的乙醇和乙酸乙酯混合液在2-8小时内慢慢滴加到反应釜中,继续反应2-10小时,冷却到室温从而得到乙醇铝的乙酸乙酯溶液。但是该方法仍然存在耗时长,操作过程复杂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醇铝合成方法中存在的成本高、耗时长、操作过程复杂、需要加热和催化剂、安全系数低、反应物对环境有危害、以及保存和输送困难等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醇铝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10-70℃条件下,将过量的Al-N型合金粉体加入醇中,反应1~3小时(或可搅拌提高反应速率),固液分离后得到醇铝。所述Al-N型合金粉体中N是锡、铋、镓、铟、锌的一种或多种形成的合金,金属Al的含量按质量百分比为90~99.9%,N的含量按质量百分比为0.1~10%。
其中,所述的醇是碳原子数为1~8的醇,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新丁醇、正戊醇、异戊醇、新戊醇、正己醇、异己醇、新己醇、正庚醇、异庚醇、新庚醇、正辛醇、异辛醇和新辛醇等,也可以是上述多种的混合,此外,也可以是二元醇或多元醇等。
可选的,在10-30℃条件下,将过量的Al-N型合金粉体加入醇中反应1-3h。
优选的,在室温条件下,将过量的Al-N型合金粉体加入醇中反应1-3h。
可选的,所述Al-N型合金粉体的粒径为20-15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93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