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助睡枕及其辅助睡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9465.0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1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芳;罗宇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轶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枕头 供气管 进气管 遮光罩 脑电波 氧气传感器 中央处理器 供气系统 检测分析 出气管 电磁阀 传感器 助睡 氧气 电性连接 顶部安装 辅助睡眠 富氧环境 内部设置 伺服电机 芯片固定 脑疲劳 内腔壁 氧气源 延伸 外接 入睡 芯片 缓解 外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助睡枕,包括检测分析系统和枕头,枕头的顶部安装有遮光罩,且枕头的内部设置有供气系统;检测分析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分别电性连接有脑电波芯片、CO2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电磁阀和伺服电机,脑电波芯片固定在枕头的顶部,CO2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安装在遮光罩的内腔壁上;供气系统包括供气管,供气管设置在枕头的内部,且供气管上连接有若干出气管,出气管延伸到枕头的顶部,供气管上还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延伸到枕头的外部,且进气管上安装有电磁阀,且进气管外接氧气源。本发明利用控制遮光罩内的氧气浓度,将氧气浓度提升到23.5%以上,使遮光罩内形成富氧环境,从而有利于缓解脑疲劳,促进人快速入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助睡枕及其辅助睡眠方法。
背景技术
失眠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杀手”。随着失眠状况越发普及,依靠药物显然已经不能解决这一困境。当下,城市化的发展与“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睡得越来越晚,睡眠质量也持续下降。中国睡眠研究会最新的一次调查数据显示,困扰受访者的三种主要睡眠问题分别是睡眠浅、早晨醒来过早以及难以入睡。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各个领域都迎来了巨大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在治疗失眠领域的应用,无疑为诸多失眠人群带来了福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助睡枕及其辅助睡眠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助睡枕,包括检测分析系统和枕头,所述枕头的顶部安装有遮光罩,且枕头的内部设置有供气系统;
所述检测分析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电性连接有脑电波芯片、CO2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电磁阀和伺服电机,所述脑电波芯片固定在枕头的顶部,所述CO2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安装在遮光罩的内腔壁上;
所述供气系统包括供气管,所述供气管设置在枕头的内部,且供气管上连接有若干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延伸到枕头的顶部,所述供气管上还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延伸到枕头的外部,且进气管上安装有电磁阀,且进气管外接氧气源;
所述遮光罩包括固定罩和活动罩,所述固定罩和活动罩均呈四分之一球面状,且活动罩的半径小于固定罩,所述固定罩和活动罩均均匀开设有透气孔,所述固定罩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活动罩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通孔配合的轴杆,所述轴杆穿过通孔,且其中一个轴杆远离活动罩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在枕头的外壁上,且伺服电机位于蜗轮的下方,所述伺服电机的转子上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活动罩远离固定罩的一侧开设有弧形缺口。
优选的,所述枕头的顶部表面呈凹形。
一种新型助睡枕的睡眠辅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接通电源人躺好后,脑电波芯片检测到脑电波,中央处理器接收到脑电波数据,中央处理器控制伺服电机启动,伺服电机正向转动带动活动罩落下;
S2.CO2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开设检测遮光罩内的CO2浓度和氧气浓度,并且将实时的数据传输到中央处理器;
S3. 中央处理器将接收到CO2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检测的数据与设定值对比,有如下结果:
一.CO2传感器检测的实时CO2浓度低于CO2浓度设定值范围的最小值;
二. CO2传感器检测的实时CO2浓度高于CO2浓度设定值范围的最大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94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