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离子分子荧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9715.0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0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戴宇;赵建永;张文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首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C09K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白雪 |
地址: | 2152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荧光 铁离子 传感器 基材 凝胶 透明树脂 测试层 基底层 遮光层 制备 亲水性大分子 二价铁离子 聚合物基团 三价铁离子 氧化剂 测量效率 结构见式 快速检测 灵敏度 氨基化 遮光 | ||
1.一种铁离子分子荧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树脂基底层(10);
测试层(20),设置在所述透明树脂基底层(10)的一侧表面上,所述测试层(20)包括第一凝胶基材和分散于所述第一凝胶基材中的Fe3+分子荧光化合物;
遮光层(30),设置在所述测试层(20)的远离所述透明树脂基底层(10)一侧的表面上,所述遮光层(30)包括第二凝胶基材、分散在所述第二凝胶基材中的遮光填料和氧化剂;
其中,所述Fe3+分子荧光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式I
所述式I中,Polym为氨基化的亲水性大分子聚合物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离子分子荧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olym为氨基纤维素脱氢形成的残基、氨基麦芽糖糊精脱氢形成的残基或氨基聚乙烯吡咯烷酮脱氢形成的残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离子分子荧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纤维素为氨基乙基纤维素、氨基羟乙基纤维素、氨基羟丙基纤维素及氨基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离子分子荧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为高锰酸钾、硫酸高铈及铋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铁离子分子荧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填料为炭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离子分子荧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凝胶基材和所述第二凝胶基材分别选自D4水凝胶、D6水凝胶、丙烯酰胺-丙烯腈共聚物及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铁离子分子荧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树脂基底层(10)的材料为PET、PMMA、PC、PVC、PS、PP和ABS中的一种或多种。
8.一种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铁离子分子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L1,提供透明树脂基底层;
步骤L2,将Fe3+分子荧光化合物、第一凝胶基材的凝胶材料及第一凝胶溶剂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涂布在所述透明树脂基底层的一侧表面上,干燥后形成测试层;
步骤L3,将遮光填料、氧化剂、第二凝胶基材的凝胶材料及第二凝胶溶剂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涂布在所述测试层的远离所述透明树脂基底层的一侧表面,干燥后形成遮光层,进而得到所述铁离子分子荧光传感器;
其中,所述Fe3+分子荧光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式I
所述式I中,Polym为氨基化的亲水性大分子聚合物基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e3+分子荧光化合物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步骤S1,将化合物A和化合物B进行缩合反应,形成化合物C;所述化合物A、所述化合物B及所述化合物C的结构如下,其中所述化合物A中的X为卤素:
A B C
步骤S2,将所述化合物C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D;所述化合物D的结构如下:
C D
步骤S3,将所述化合物D与氨基化的亲水性大分子聚合物进行缩合酰胺化反应,得到Fe3+分子荧光化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化的亲水性大分子聚合物为氨基纤维素、氨基麦芽糖糊精或氨基聚乙烯吡咯烷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首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未经苏州首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97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