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轨电车智能淋雨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80462.9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6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占俊;朱丹;缪东;姚应峰;史明红;肖俊;郭文浩;舒冬;邱海波;李亚强;石航;种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轨电车 智能 淋雨 试验装置 | ||
1.一种有轨电车智能淋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机构(1)、循环水处理机构(2)、自适应控制机构、结果监测机构、定点监控摄像头和/或水浸传感器;
所述自适应控制机构用于接收待喷淋车辆信息,根据所述车辆信息生成对应的淋雨方案,所述淋雨方案包括淋雨量和喷淋角度;并用于根据所述淋雨量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根据所述喷淋角度生成第二控制指令;
所述循环水处理机构(2)与自适应控制机构的第一控制端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调节输送至喷淋机构(1)的水量,以模拟不同的雨量等级;
所述喷淋机构(1)与自适应控制机构的第二控制端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调节试验过程中的喷淋角度,以模拟真实场景中的有风环境;
所述定点监控摄像头和/或水浸传感器设置在有轨电车车厢内部的关键漏水点,用于检测有轨电车的漏水位置;
所述结果监测机构与自适应控制机构的第三控制端相连,还与定点监控摄像头和/或水浸传感器之间具有通信连接,用于将通过定点监控摄像头和/或水浸传感器获取的漏水位置反馈给自适应控制机构;所述自适应控制机构根据所述漏水位置对淋雨量和淋雨角度进行调整,生成新的淋雨方案,并控制喷淋机构(1)和循环水处理机构(2)根据所述新的淋雨方案对车辆进行喷淋试验,直至无漏水情况发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智能淋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机构(1)包括多个沿轨道方向并排设置的喷淋管(4)以及安装在喷淋管(4)上的喷头(5),所述喷头(5)与自适应控制机构的第二控制端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调节喷淋角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轨电车智能淋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处理机构(2)包括污水池(6)、清水池(7)、水泵(8)、第一进水管(9)和第二进水管(10);
所述污水池(6)设置在轨道下方且沿垂直方向上设有多层过滤膜,喷淋后的污水流入污水池(6)内,经过滤后存储在通过管道与污水池(6)连接的清水池(7)内;
所述水泵(8)与自适应控制机构的第一控制端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通过调节水压来控制输送至喷淋管(4)的水量;水泵(8)将清水池(7)内的水输送至第一进水管(9),与所述第一进水管(9)连通的第二进水管(10)沿轨道方向设置,各喷淋管(4)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进水管(10)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有轨电车智能淋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4)包括第一竖管、第二竖管和第一横管;
所述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分别固定在轨道两侧,其距离大于有轨电车的车厢宽度;所述第一横管架设在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的顶端并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竖管、第二竖管和第一横管上均安装有多个喷头(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轨电车智能淋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4)还包括第一斜管和第二斜管;
所述第一斜管的一端与第一横管的第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一竖管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二斜管一端与第一横管的第二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竖管的顶端相连;
所述第一斜管和第二斜管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喷头(5),用于对有轨电车厢体连接面进行喷淋。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轨电车智能淋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7)中设有用于检测水位数据的液位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轨电车智能淋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喷淋管(4)两侧和上方的防护棚(11),第一竖管、第二竖管固定在所述防护棚(11)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智能淋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果监测机构还用于将接收的淋雨试验结果存储至物联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轨电车智能淋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自适应控制机构和结果监测机构均具有通信连接的专家系统;
所述专家系统中存储有包括车辆信息、对应的淋雨方案和关键漏水点信息的淋雨方案,用于从物联网上调取对应车辆的淋雨试验结果,并根据所述淋雨试验结果对存储的淋雨方案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淋雨方案反馈至自适应控制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046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